快看点丨我把生命中的爱写给你看——关于散文集《平淡是真》的创作心路 (代后记)
来源:江南时报 发布时间:2022-11-30 15:54:39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这是自然规律对花甲之年灵魂的呼唤。但是,心若年轻,何惧沧桑?


(资料图片)

我的前半生是一名军人。可以说,我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军营,回首人生经历,最引以自豪的是曾经为军人。这种来自于骨子里的认知,或将亘古不变!

军旅生涯虽然盛满了太多的辛勤汗水,凝固了太多的酸甜苦辣,但也飞扬着无数的欢笑和激情。在那个几乎要饿死人的年代,感恩部队让我吃饱穿暖。现在,每当想起严格训练的日日夜夜,实战演习的激越场景,挑战极限的响亮呼号,至今依旧激动不已。

其实,军旅生活绽放的就是诗和远方,那些年,我的青春在军营留下了许多寻梦的足迹。脱下军装后,签名和留影都已遗忘。但当年的那份初心,却成了心中的记挂。入伍临行的那天上午,母亲送给我的那一抹微笑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这一抹微笑给了我力量,给了我信心,给了我鼓励。心留荷莲一片香,至今,偶尔路过曾经的营区还会驻足长望。因为这里有我停留的理由,如歌的往事,如诗的岁月,特别是那橄榄绿背后的一个个故事,无不珍藏着那段不平凡的人生……

它们都是我后来创作的源泉。

大凡读书的人,读到后来,就想拿起笔来写书。我曾经啃过几本大部头,所以在年少轻狂的时候曾异想天开地有过想写书的冲动。从连队当文书开始写公文,由团部写到师部、军部,脱了军装后,写到省级机关,这些都是在履职,与文学无关。

大约在1995年秋,儿子上学了,我想用文字的形式为儿子的成长留下一点记忆,等到儿子长大了,我变老了,作为一个纪念品送给儿子,这是我文学创作的初衷。我记得很清楚,也就是在那年的 9月21日,儿子上学的第 20天,我在《南京日报》发表了一篇育儿心得体会——《儿子上学了》,算是第一篇随笔,第一篇散文吧。自此,风吹叶落,文学的种子撒在了我的心田。那是我文学的初恋,那种迎面而来的扑鼻墨香让我激动不已,后来陆续有稿件刊发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姑苏晚报》《乡土》《人才》《楚苑》《茶亭》《橄榄绿》等报刊杂志上。

但是,因为定力不足,常被身外的热闹和应酬羁绊,除工作上的文稿之外,对生活上的感悟体会时续时断,总觉得这方面的内容马虎一点无关紧要。饭有得吃就行,公文稿件轻车熟路,过得去就行。加上早年的日子过得比较艰难,迁徙频繁,家务琐事繁杂,难与红尘的世界相隔绝,没有自己的房间,没有自己的时间,甚至经常有放不下一张书桌的窘迫,很多稿件都是拿一张小方凳,坐在地上完成的。但生活常给我意外的启示,不期而遇的感触丰富了我贫乏的生命。

离开父母40余年,为了那个遥远的梦想,为了心中的那片天空,我拼搏过,奋斗过,在这个过程中,它带给我更丰富的生命体验,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彷徨和痛苦。但是,我始终有一个灵魂的守望,这就是平淡是真。靠着它,我闯过了道道关卡,一路向前。

父亲是我心中深藏的力量。

父亲很早就用家训和家规为我们兄弟姐妹诠释了现代意义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髄,这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老实做人”。父亲把“便宜就是当,吃亏才是福”挂在嘴边说了一辈子,听得我们耳朵里都生老茧了。几十年后再回望父亲立的家训和家规,其实,那是父亲真正地对我们的关爱。不是吗?世上想占便宜的人多了,吃亏就是一种美德,很多时候,吃亏的人并不是心智不及,而是选择少用或不用心计,甚至假装不懂、不在乎而已。所以说,“便宜就是当,吃亏才是福”包含了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友好和善意。有句话说得好:“没有人拗得过爱。”因为,父亲的这种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有血有肉、生动具体的行为守则,是我和兄弟姐妹们立身做人的法宝。父亲老了,我产生了对家训和家规进行系统叙述的想法,于是,一气呵成写出了《家训和家规》。

有了《家训和家规》,我觉得,在我的日常生活中,一杯茶,一块表,一双鞋,以及一次田间劳动,都是很平常,很平淡,却又很丰厚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平平淡淡才是真。于是,自然就想到了《平淡是真》的创作。

凡事不去追求大张旗鼓的轰动效应,低调做人,踏实做事。只有甘于简单而平淡的生活,才能达到内心的平缓。生活中,既不过度依赖物质刺激的金本位主义,也不追求精神凌驾的官本位主义和奢靡刺激,平淡是自然主义,它既不能脱离物质层面的保障,也不能脱离精神层面的需求,但它不是折中主义,它不是逃避现实,它强调的是内心的平静、安宁和从容。在当今物欲横流,沉淀不足,浮躁有余的形势面前,最重要的还是要善于保持内心的沉淀和谦卑,给自己的生活留下足够的回旋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真正地强大起来,亦即唯有平淡才是真实和可靠的。而那种招摇自大,大吹大擂,信口雌黄,表现的恰恰是内心的空虚、漂浮和离谱,这是“假、大、空”,也叫“纸老虎”。还有《一间小平房》《一只工作包》《一粒花生米》《剪贴人生》《心静自然凉》《静候花开》的写作,无不体现着对平淡是真的坚守和不懈的追求。

母亲是我心中温暖的支持。

记得我第一次告别故乡时,年迈的母亲走到村头为我送行,临别时母亲含泪挥手,微笑着说:“儿呀,妈妈等着你的好消息!”我知道母亲的微笑是对儿子的自信。“等着你的好消息”是对儿子未来的人生之路的期盼。母亲的微笑和期盼是和我达成的一份人生约定。也就是母亲与我告别时瞬间的微笑,一直萦绕着、感动着、鼓励着我整个的军旅生涯,甚至影响着我后来的人生道路。于是,《用青春和生命践约母亲的微笑》便呼之而出。记得陪护父亲的那个夏夜,燥热难眠,我在手机上写《父亲的诗》,无意中抬头时,突然发现父亲拄着拐杖站在我的旁边,他见影响了我,微微一笑说:“早点睡吧!”我心里一热,双眼模糊了,手机屏幕也模糊了。

父母赐我生命,是血肉相连的关系,更是一场生命的缘分。我在本书里为父亲写了14篇文章,为母亲也写了14篇文章。这是巧合,不是刻意而为。这 28 篇文章,无论从数量上来看,还是从内容上来看,它都占了本书小一半的份量。显然,这是符合常理的,也是符合我的心意的。我就是要饱蘸笔墨,深情地记录我与父母的这场缘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于父母的生命之恩,无论怎么去写都不过分。

为什么这么说呢?是源自生命的赐予,或者说叫生命的感动。于是,有了《生命的感动》是必然的。在创作《生命的感动》时,正值我49岁生日,我这样写道:50年前的腊月,这个世界上还没有我,但我已经以两滴血的形式存在于世,一滴血流淌在父亲的身体里,一滴血流淌在母亲的身体里,两滴血渐渐靠近,于是,一个即将影响深远的生命从此拉开序幕。一年后的腊月初八,被父母选定为我的生日。后来才知道,这一天,还是全国人民的民俗节日——腊八节。

我很幸福,我很幸运!

有意思的是,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发表以后,每年的腊八节,我都能收到一些朋友给我的生日祝福!恐怕这不仅仅是因为腊八节方便记忆,更重要的是这些朋友对我的关心。

在父母年老多病,生活不能自理,经常住院时,我总是要克服困难,请假到一线陪护,在这个过程中,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父母养我小,我必须养父母老。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质要求。《搀着母亲的手散步》《带着母亲看母亲河》《侍候父亲》《带父亲洗澡》《推着父亲逛街》《父亲的诗》《生命的充电》《父亲的鼾声》《站在秦淮河畔的父亲》,等等,都是利用陪护父母的间隙写出来的。这些文章感动过很多朋友,一些朋友留言说“每个字都蘸满了浓浓的亲情和深深的感恩,只读一段便泪眼婆娑”“情真意切,看得我泪流满面”“看得我胸口隐痛,因为我已很久没回家看望年迈的父母了”“散发着感动的力量,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才是真正的文字!”如此表扬和鼓励,真的是足矣!

在写母亲的文章里,《母亲的口粮田》《母亲的背》的创作过程最让我震撼。因为在那个没有吃的年代里,饿肚子的滋味是最难受的,而母亲作为家庭主妇,总是想方设法,克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迫,做出了最原始的“盖浇饭”,保证让我们吃饱肚子。在生产队大集体时,我因为误吃一粒花生种(未遂),给全家带来了惶恐和不安,为此,母亲无助地搂着我痛哭,这些伤心的生活细节虽然过去几十年了,但是在创作《一粒花生米》时,依然戳中了我的泪点。

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在母亲往生后写的《这个冬天很冷》。母亲是两年前的冬天离我而去的。其实,那个冬天是暖冬。据说,商家囤积了许多过冬御寒衣物,因为专家预测那个冬天是冷冬。结果,人算不如天算,那个冬天不冷,商家看走眼了,大亏本。同样是人算不如天算,身体各项指标比我还好的母亲,突发脑出血,一觉睡了10天,最终不告而别,永不回头。我亲眼看着母亲被送入熊熊燃烧的火化炉,火化工边操作焚烧我的母亲,边让我大声喊“母亲躲火,母亲躲火”!当时,我特别恨这个火化工无情地捉弄我,我似乎快失去理智地骂他是世界上最坏最坏的人。事后,又觉得自己是多么幼稚可笑,只好当面向他赔礼道歉。我很无奈,这都是因为母亲的突然离开,造成了我头脑的空白和糊涂。

那个冬天虽然是暖冬,但是,因为母亲的离开,带走了温暖,所以我觉得那个冬天很冷,因此,也就有了《这个冬天很冷》,这是在母亲二七的祭日里写的。从此,母亲变成了一篇篇文章,被我收藏在笔记本里。当我想母亲的时候,就会一页页地翻看。每当翻看笔记本时,泪水就会流过我的脸颊,流过我的心。后来陆续有《母亲的零花钱》《老宅的春天》《清明那夜 我梦见了母亲》《初心的传承》等追忆母亲的文章,虽然都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但都没有这篇文章在情感表达上的充沛,甚至可以说是淋漓尽致。

18岁那年的深秋,我在秦淮河参加连队组织的武装泅渡,差一点淹死在河里,这件事留给我的记忆太深刻了,所以,我在《18岁的青春之歌》里说:18岁的青春,花甲之年再回望,原来,那是一段无悔的青春之歌。我时常想,一个军人的激情,其实就是用主动、积极和向上的生活态度,用汗水、鲜血和生命去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而这种挑战,其实就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而勇敢地燃烧自己的青春。而没有经过艰苦跋涉和艰难历练的青春一定是转瞬即逝,因为物质终究会烟消云散。在文章的结尾,我满怀豪情地向当今的这个世界宣告:简素的生命,从不对豪华自卑,18岁的青春不朽!

这叫什么?这叫军人的价值。

守桥的那几年,是我军旅生涯里最难忘的日子。有些故事跟随我快40年了,一直不曾离开过。比如“的确良衬衫与相亲”“霓虹灯下的守桥哨兵”与“夜来香”“新老排长接力为战士读写情书”“我是一名户籍警察”,等等,不把这些故事写下来,总觉得欠自己的,也欠与我一起守桥的战友们的。对于当年青春的付出,我在《守桥那几年》里说:22岁那一年,我把青春献给了比我小 6 岁的南京长江大桥。从此,我与大桥相依相伴,大桥贯穿我的生命,成了我心中的丰碑,烙上了我家国情怀的印记,融进了我永不止息的深情,成就了我激情燃烧岁月里许多律动的故事。这么多年来,我随我心,当年守桥的初心没改,心系大桥的情结没改,桥在心中的情感没改。大桥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守桥的那几年发生在我身边和生活中的这些故事永远鲜活。现在,我时常还会到大桥公园转转,到桥上走走,到“三面红旗”平台上看看,找寻逝去的青春和曾经的故事,回味与大桥相依的每一缕阳光,每一抺黄昏。每次来看望大桥,50多年前留在桥墩上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大幅标语,给我的那种豪迈和鼓励,依旧能让我心潮澎湃、激荡不已……

离家40余年,我始终沿着儿时的心迹一路追寻,顺着儿时的梦想一路狂奔,酸甜苦辣言说不尽,五味杂陈自是倍尝。我在最是热切渴望成功与关怀,最是需要理解与慰藉的人生十字路口,心中始终惦念着的,却是夜晚老宅窗前那一豆微暗的灯光,它是我最初远航的启明灯,如今,老宅在城市化进程中消失了,但是,似乎始终有一种声音在对我呼唤,她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感动,那样的深情!所以,我写了《守望老宅》,又写了《又见老宅》,再写了《夜泊老宅》《老宅的春天》,虽然是在一遍遍地讲同一个地方的故事,但其实,是在讲我自己与父母的故事,与我身世相关的故事,与这个世界的故事,目的是从不同的角度为老宅留下一点文字的记忆。

儿子在成长的路上,逐渐地懂事和成熟,令我欣慰,而职业的选择却又令我措手不及,这个过程差不多有27个年头。在这期间,我写了关于儿子的作品10篇,两万余字。儿子可爱的童趣,儿子每一步的成长都让我欣喜,所以每一篇的叙述都让我记忆犹新。儿子的口头禅“还行吧”,从小学说到中学,再说到大学,大学毕业后去外地创业,我几乎每天都要打一次电话,问他有没有饭吃?有没有地方住?儿子性格温顺,总是不急不慢地说:“还行吧!”而每一次的“还行吧”都能让我心中牵挂着的“石头”落地。可是有一次他失业了,身上仅剩80块钱,在大都市要生活一天,其中住国际青年旅社一个晚上就要花50元。我打电话问他:“还好吗?”他依旧是“还行吧!”事后知道真相,我心疼不已,赶紧往他的卡上打钱,他却告诉我,有了那次捉襟见肘,他与同事发奋开了一个传媒公司,并赚到了第一桶金。我在《还行吧》一文里说:“还行吧。”这句从儿子口中脱口而出的口头禅,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丝毫刻意的做作和矫情,虽然是随便说说、随便听听,但却是对事情的发展和预期既客观对待,又留有充分的空间和余地,它的内涵体现的是成长中的儿子平淡又平实地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也体现了儿子遇事时的沉稳。而这些不就是儿子正在形成中的一种坚毅的品格吗?我想,儿子的口头禅“还行吧”!更是他往后闯荡社会,挑战自我,书写美好人生的自信力,所以,我特别喜欢儿子的口头禅:“还行吧!”

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正在家里写作业的儿子给我发了一条短信:“老爸,路上小心哦,风很大。”于是,儿子的这条短信永远珍藏在公元 2006年3月21日晚7︰47分,成就了《一条幸福的短信》。在文章的结尾,我发自内心的感慨:“爱,其实很简单,亦如陪伴我16年的一条短信。”

我自城中搬到城郊居住以后,有一方小小的露天阳台,视如珍宝,一年四季安放着美好,让我的心灵世界开阔了很多,一杯茶、一本书,养花、种草,顺带种点黄瓜西红柿,怡然自得。在等待花开的美丽心情中,唱响了一曲《阳台恋歌》,完成了《静候花开》《赶一场与牡丹的约会》《风中的阳台上摇曳着一盆朱顶红》。我成了一只看花的羊,逍遥自在,岁月不老。如果真有桃花源,不是这里,能是哪里?

在吃不上饭的年代,老宅的村上几名20来岁的音乐爱好者,一拍即合,组成了一支自娱自乐的乡村乐队,风雨同舟60年,初心不改。如今,他们已是80多岁的老人了,依旧在平凡的世界里,演奏着不平庸的人生。他们都是看着我长大的,不写一写他们,总觉得对不起他们,难过的是《乡村乐队》在微信朋友圈发表以后,乐队的二胡手高哥就以87岁高龄去世了,高哥没有手机,当然也就没有微信,也不知道有没有人跟他谈起《乡村乐队》这篇文章。但是,不管怎样,对于他们当年的这份文艺情怀,我一直想用文字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如今,我尽力了,也释怀了。

平凡的点滴遇见,也能积累成阅历。生活本身就是由无数琐碎的细节构成的,即使是远行客,随手采集路边的花草,也不失为值得庆幸的素材。人生的可爱之处,就是经常会有一些感动,而就是这些感动,成为今生最美的际遇,成为激发我写作的兴趣和灵感,我要把这些擦肩而过的美好珍藏留档。《19 天就是一辈子》《邻居 202》《鞋匠吴师傅》《为我守候》《等一个人的咖啡》《站在原地的爱情》《遇见优雅的美丽》《阳台上飞来一只知了》等都是在这样的情景和状态下完成的。

邛海泸山,风景这边独好,恰恰都装在《彝族女孩 W》里面了。这是10年前偶遇的故事。一个生活在邛海边的彝族女孩,长得特像歌手吉克隽逸。本可以当导游,走南闯北看世界。但是她选择了乡村教师这个职业,发誓要走出大山,还要带着山里更多的孩子去拥抱大山外面的精彩世界。我一直被这个故事感动着。文章成稿后,我请这位女孩修改,并问她有几分像?她说:“看完文章,感动的眼泪在眼睛里打转,感觉有8分像自己。今后我一定会砥砺前行,做最好的自己。”其实,一篇文章能感动和鼓励一个人,就已经够了。

对于《心静自然凉》和《静候花开》这两篇文章需要再特别地提出来说一说。“心静自然凉”和“静候花开”都是我对待生命的态度,它成就了我心中的一份耐心,一份美好,一份向往。父亲当年的这句“心静自然凉”,不仅给了我每一个清凉的夏天,还给了我一个生存的支点,让我时时有磐石和灵犀,对这个日益喧嚣、物化的世界保持应有的警醒。是的,人在旅途,总有一些机遇会错过。谁的心里没有过一些不如意呢?既然无力改变现实,不如干脆调整好心态,快乐才是赢家,让那些超出自己控制范围的东西搞砸了自己的心情,不值!看淡了,心就静了,心静自然凉,让幸福不再遥远,它就在我的身边;心静自然凉,让幸福不再高不可攀,它就在我的日常生活里。

正如唐朝诗人王维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唯有静候花开,那才叫不亦乐乎呢!因此,静候花开是我对梦想中的桃花源的向往,也是我内心世界的独白。我知道,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虚拟出来的美丽世界。它仅是一个象征,象征着人类心灵里最后一片不受战争打扰、不受社会现实干扰的净土。《桃花源记》给我们提供的不仅是文学上的美,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是否真的有桃花源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心里始终相信桃花源的存在,告诉自己,无论现实环境如何恶劣,都不要让自己遗失对桃花源的向往。

为了写《人生转场》,我前后思考了近半年时间才下笔,应该说,这是一篇特别的心灵之作。

我一生经历过两次刻骨铭心的转场,在红尘里摸爬滚打半生,渐渐明白了人生的真谛,回到了最初的自己,找回了出发时那份清澈的心态。这个时候,我的皮肤已褶皱,双鬓已斑白,但心态并未随岁月变老,内心仍是少年,依然可以充满希望地过好余生。我决心集中精力与时间做朋友,潇洒地走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理想世界,回家做一回真实的自己,做一回完整的自己,做一回心灵上的自己,把健康和快乐作为生命的终极追求。

《人生转场》是我40年的生命回望,在我的生命历程迈入第二次转场的时候,总会产生一些不适之感,甚至有些想法还会堵在心路上,于是,我换了一种思维尝试,比如静候花开,从中获得瞬间的豁然开朗,把平淡的日子往幸福方向靠,这算是一种对“悠然见南山”的守望吧。

我没有办法对所有文章的创作面面俱到地介绍,但有一些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发表以后,许多朋友问我:“您写的故事是真的吗?”特别是有的朋友看过《站在原地的爱情》《等一个人的咖啡》和《相忘江湖 守望约定》等,总是不断地问我:“那是您的初恋吗?”此时,我想到了一件事,当年作家沈从文写《边城》,夫人张兆和问沈从文:“你写的这些故事都是真的吗?”沈从文在《老伴》《水云》等文中说过,翠翠是由“绒线铺的小女孩”、青岛崂山的“一个乡村女子”以及“身边新妇”(即夫人张兆和)三个原型“合成”的。因此,沈从文不是天宝,也不是傩送,只能是《边城》的作者。所以,他反问夫人:“你应

该首先说这些故事美不美?”同样,我也总是会认真地回应朋友:“你们关注更多的应该是《平淡是真》里的故事到底美不美?”因为美不美才是文学的范畴,而真不真是历史的范畴。文学只对美学负责,不对历史负责。还有的朋友捧场说我的每篇文章都是情感的盛宴,而我倒觉得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与自己灵魂的对话,传递的都是中华传统文化里的真美美。

其实,没有哪个人能够仅凭经验和技巧,就能把自己并不相信的价值观写出来,能写出来的,一定都是发自内心的深刻表达。

人近花甲,病痛渐多,便有挣扎之感,再不敢学风华少年,潇洒挥霍时间了。而时间的流转无穷无尽,空间则是相对有限的。于是,便有“人生代代无穷已”的亘古感叹,而短暂的生命之旅,有彼此的重逢,也有独一无二的奇遇,于是,我的文章便做在这恒与变的裂隙中。回头看看,尽管文章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生活让我捕捉到如此美好的创作题材,是我的幸运,是生活对我的恩赐,我必须满怀对这个世界的感恩和虔诚,写好每一篇文章。然后,再与朋友们分享心灵的悸动与精神的漫游。

可以说,我近60年的生命都融化在这些作品里了,至于这些作品是什么文体,连我自己也不敢说是什么?大致应该属于散文或随笔吧,唉,管它是什么呢,无非都是随便写写,抒发一下心情,达到聊以自慰而已。

《平淡是真》在整理出版过程中,著名书法家牛淼女士为本书写了《序》,并题了书名,王成之先生、王悦靓老师,以及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东方巨名(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上海元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为本书监制、编辑、设计、排版、校对、统筹和出版发行等工作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深表感谢!

(2022年3月12日)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快看点丨我把生命中的爱写给你看——关于散文集《平淡是真》的创作心路  (代后记)

快看点丨我把生命中的爱写给你看——关于散文集《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搀着母亲的手散步》《带着母亲看母亲河》《侍候父亲》《带父亲洗澡》《...更多

2022-11-30 15:54:39
今日关注:资本市场折射江苏产业升级

今日关注:资本市场折射江苏产业升级

11月22日,A股存量上市公司数量突破5000家,其中江苏A股上市公司共有627家,占全国的1 8江苏在资本...更多

2022-11-30 15:53:41
邮储银行:绿色金融“贷”动科创企业新图景

邮储银行:绿色金融“贷”动科创企业新图景

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是推动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动制...更多

2022-11-30 15:59:45
当前热议!点赞吴江南麻小学!让少先队会客厅成思政课第二课堂

当前热议!点赞吴江南麻小学!让少先队会客厅成思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南麻小学是一所可以闻到稻花飘香的乡村小学,也一所江南水乡的百年老小学。更多

2022-11-30 08:51:34
速看:宁波银行南京分行2023秋季校园招聘空中宣讲会来啦!

速看:宁波银行南京分行2023秋季校园招聘空中宣讲

2023校招岗位全面解读,培训培养、晋升通道、面试技巧专业解答。更多

2022-11-30 08:47:59
一幅苏北农村的“清明上河图”

一幅苏北农村的“清明上河图”

《门响》是汤涛先生刚刚推出的一部近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2年7月版)。那个夜晚,伴着散发油墨...更多

2022-11-29 15:49:31
微速讯:周京新先生的“猪”

微速讯:周京新先生的“猪”

在一次美术展中,偶遇周京新先生笔下的“猪”。画上不是一头猪、两头猪,而是猪的“队列”、猪的“...更多

2022-11-29 15:58:22
江苏法院发布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司法工作情况 受理纠纷案件年均增长23.02%

江苏法院发布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司法工作情况 受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司法、执法工...更多

2022-11-29 15:50:37
江都司法局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江都司法局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今年5月,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例行执法检查时,发现某农资门市部未按规定建立和保...更多

2022-11-28 21:54:16
今日热闻!邮储银行:金融“活水”助力水产养殖渡难关

今日热闻!邮储银行:金融“活水”助力水产养殖渡

极鲜腴而肥的鲥鱼与河豚、刀鱼并称为长江“三鲜”,从小生活在长江边的解旭东是当地有名的“水产养...更多

2022-11-28 21:58:26


© 2012-2020 财经快报网 版权所有

网站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