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江澄波老人是苏州的“网红”。其实,“红”与老人无缘。正如他的名字,澄江如练,波澜不惊。他还是每天守着他的文学山房,静看人来人往,遥观潮起潮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位一辈子深居幽巷的老人,一位一辈子经营古书的老人,他有怎样的故事可以讲述?江澄波的口述史却给人意外之喜。口述史讲述的是书店的故事,是卖书人、买书人、修书人、读书人的故事,是宋元古刻、明清精椠、蝴蝶包背、聚珍巾箱的故事……
静水深流,曲折跌宕。
百岁回眸,满纸云烟。
江澄波,只是以一介书商的身份,出入于江南的豪门大户、书香门第。他见证过阔气地买书,也见证过潦倒地卖书,他见证过门庭的败落,也见证过藏家的崛起。
但是,在江澄波讲述的故事里,那些最为惊心动魄的情节都与历史的暗纹肌理重叠在一起。他们往往发生在豪门的角落,尘封的暗室,街头的冷摊,乡间的客店,古籍珍本,有时候命悬一线却又峰回路转,有时候触手可及却又失之交臂……他数十年不懈地搜求、鉴别、修补,文明的种子就在暗尘微光里交换、流转、收藏,传播。
从历史的长时段来看,文脉的存在往往是隐性的、微弱的,有时候浮出水面,有时候又潜入地下。文脉,往往并不存在于广厦华堂之间,也不寄托在碑碣钟鼎之上。这就是江澄波与文学山房的意义。
……
我曾经是文学山房的常客,我没有十分必要的事情去打扰老人。只是在买书、卖书的经手之间,对他投以敬意的微笑。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接触。有一年,我为孙犁《书衣文录》中记载在苏州古旧书店买书事,投书请教江老。隔几日,就收到了他的回信,说孙犁先生买书的那几年,他正下放苏北阜宁。但是,他见过孙犁来信,是否店中还有收存不得而知。
印象犹新的是他的手书,字作“鸟羽体”,类张伯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