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近年来,无锡惠山阳山镇先后获得全国改革试点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全国特色小镇、国家4A级景区等诸多荣誉,这背后离不开阳山司法所的一份力。惠山区司法局阳山司法所按照“一所一特色”思路,以乡村依法治理为抓手,力促“三治融合”,夯实基层善治之基,为法治阳山建设助力。
(相关资料图)
党建引领夯实乡村法治之本
“党员群众在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把党小组建到14个村(社区)中,组建“老娘舅”队伍,成立“微自治”队伍……这是阳山镇桃源村试点“一组两队”模式的主要内容。开展协商议事,推动“一约三治”“门前三包”等制度落细落实,把民心聚集起来,提振村民精气神,绣出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以前村里要整修一条小路或者清理整治一下村居环境,需要跑到村里、镇里反映情况,自从我们村里有了村民理事会,不用出村就可以协商出治理方案,真的既省事又省心。”桃源村村民李建良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们的做法还荣获了市里的‘优秀创新案例’奖呢!”言语间透露着浓浓的自豪。
阳山镇还充分发挥老支书、老村长、老党员们“地熟、人熟、事熟”的“三熟”优势,建立“老娘舅”队伍、乡贤调解室,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和法律宣传,培育“法律明白人”,培育乡风文明,教育群众明事理、讲道理。
今年60多岁的吴宏兴,是阳山镇桃源村的“老调解主任”,也是村里资深“老娘舅”,村民们都对他很信服。如果说“老娘舅”队伍是参与矛盾化解不可或缺的一环的话,那“微自治”队伍便是乡村治理转型的成功探索。据了解,桃源村“微自治”队伍成立以来,已协助14个村(社区)拆除违章建筑260余处,完成63户宅基地有偿退出。
阳山镇通过法律明白人、乡贤、网格员共同参与,引导群众树立“矛盾不出村、发展靠大家”的家园意识,走出一条”党建+”的基层社会治理善治之路,筑起一方善治根基,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普法先行筑牢桃乡善治之基
“民法典与生活同行”“法治阳山建设 有你有我有他”……漫步于阳山的房前屋后,行走在水蜜桃园,一句句普法标语别出心裁,一个个法治元素喜闻乐见,一幅幅普法展板寓教于乐。
近年来,阳山司法所深挖桃娃法治文化内涵,着力打造阳山独有的风土人情与法治文化宣传建设相结合的法治文化阵地,为广大群众开辟了新的普法场所,全面提升了阳山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
“以前我们村没有改造之前,村里农房既陈旧又单一,现在建设法治公园以后,不仅环境美化了,平时还可以通过法治宣传栏和法治电子屏了解法律知识,既有趣又有意义。”群众口中的法治文化公园位于桃源村冯巷,是惠山区第一个以民法典为主题的江苏省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
“我们以法治文化示范点为支撑,多点带动打造特色法治文化带,拓展宣传载体,不断增强法治宣传效果。”阳山司法所所长吴刚介绍道。通过“法润民生”“法润企业”微信群推送法律风险提示,依托道德讲堂等开展普法宣讲,让法治春风吹满桃园,润美桃花。
此外,阳山还成立“援法议事”服务队,邀请驻村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综治网格员”等共同参与,有效筑起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2022年,阳山镇共有25600名村民参与到议事协商平台,协商法律事务700余件,办结率达到90%。
德法并进共促和谐文明乡风
在推进乡村治理过程中,阳山镇注重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充分继承革命文化的好传统,培育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凝聚社会向心力。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也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传承和发扬文化好传统,进一步坚定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
阳山司法所所长吴刚也是阳山人。自新冠疫情发生后,他主动请缨下沉到村、社区最前线支援抗疫,在桃园村委的“大数据”排查工作中,面对“疫查通”上如雪花般不断累加的待核查信息,他不知疲倦地接打着电话,不厌其烦地解释着政策,不折不扣地捕捉着要点。他用一个坚定的背影,一份无言的坚持,一次清零的守护,让无畏的“党员红”照亮了疫情防控第一线。
该镇不断拓展法治惠民维度,在建成集党群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站、妇女儿童之家、农家书屋、道德讲堂于一体的多功能活动阵地的基础上,组建法治宣传志愿服务等八支队伍,实现服务功能平台全覆盖。
“我们全家都喜欢参加道德讲堂活动,我爱人是一名村干部,我们这道德讲堂组织的好家风促廉洁活动督促我们既要当好贤内助,也要争当‘廉内助’。要经得住诱惑,顶得住歪风,管得住小节,将腐败拒之门外,一身正气上班去,两袖清风回家来。”谈起道德讲堂,家住阳山镇鸿桥社区桃香苑的王惠芬如是说。
张永明 蒋佳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