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公布,有人欢喜有人忧。高考之后,一些考生的心理压力不但没有消失,还可能会产生突发性的心理冲突和生理紊乱现象。
之前高强度的复习和考试,大大消耗了孩子的生理、心理能量,让他们的身心都处于较虚弱的状态。高考的压力还会让大多数考生心里积累起一些负面情绪,不过这些情绪长期被紧张的学习和考试所掩盖,没有被及时释放出来。当考试一结束,考生感到身上的负担全部卸下时,这些不健康的情绪便会随之而来。
【资料图】
现在很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学生高考前的心理辅导,对孩子高考后的心理却关注不够。在许多人眼里,高考结束意味着身心的全面“解放”,可对于还要经历估分、查分、报志愿、等录取的考生而言,这一阶段的心理考验并不亚于考前。可以说,高考前考生的紧张、焦虑都是虚拟的、假设的,考完之后明确知道自己发挥不佳的失落才是真实的,是考前的紧张所无法比拟的。
高考出分后,家长应格外注意孩子以下行为现象。
1.失落自卑
有的孩子考试没有发挥好,考后感到前途渺茫,悔恨平时不用功,浪费了美好的时光,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辜负了他们的期望。考试失利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2.焦虑抑郁
成绩出来,还未录取,孩子自己心里没有把握,持续焦虑烦躁,因而吃不好、睡不好,担心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每天惶惶不安,情绪不稳定。有的考生还伴随强迫思维、强迫行为,甚至性格变得暴躁,让人感觉难以理喻,严重者甚至可能轻生。
3.过度享乐
部分孩子认为高考结束便意味着自己熬出来了,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弥补一下多年来的艰辛,一些人会毫无节制地玩。也有一些家长有弥补心态,纵容孩子的这种行为。事实上,每年高考后都会有乐极生悲的案例发生。
4.价值感缺失
有些孩子在考后丧失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价值感缺失,十分迷茫。还有一部分人受到学习、就业、社会关系、家庭关系等方面压力的冲击,心理上受到较大影响,更容易滑入价值感缺失的陷阱而难以自拔。
心理处方
家庭教育归位。高考之后是学生重新回到家庭教育的时段,家长一定要利用这段时间与孩子开展积极的亲子沟通,着重教给孩子为人处世的方法。
做情绪的收纳箱。高考后,家长也不能缺位。无论家长个人心境如何,都要为孩子的良好情绪助力。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这段时间的生活规划,指导孩子充实生活,也可安排一些家庭活动,比如,一起到户外散步、赏景等。
调整负性认知。有的学生可能存在一些绝对化的消极观念,比如,“没考上大学,人生没有希望了”……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受教育的渠道越来越多,即便没有考取心仪的大学,也完全可以通过考研、复读、职业教育等,打开另一片天地。
学会自我调节。考生要学会接纳负性情绪,通过有效的手段帮助自己面对和处理情绪。比如,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做深呼吸放松练习,还可以伴着轻缓的音乐,想象最能让自己感到舒适、惬意、放松的情境。
培养理性思维。高考成绩出来后,向来都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但其实不管结果是否如意,生活都要继续,与自己达成和解最为重要。不用过分纠结于眼前抉择的对与错,多方听取建议和经验,结合自身情况深思熟虑后作出的选择,一定是最好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