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王维的一生,有诗、有画、有朋友,亦有禅。“其为诗,真趣洋溢,脱弃凡近,丽而不失之浮,乐而不流于荡。”他生在盛唐最好的时光,流传后世的四百多首诗,辉映着大唐的四海升平,亦有盛唐正音之称。
除了被苏轼赞为“诗中有画”的山水田园诗,他也有《息夫人》这样辛辣的嘲讽,也有《红豆》这种含血带泪的故国之思,也有《老将行》那种如火如锦的壮怀激烈。他写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也写过“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如果真要用一个词形容王维,那就是“自然”,景自然,情也自然。
15岁那年,他孤身一人踏上了京城应试之路,初到洛阳,意气风发,写下了“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这时的王维,才倾世人,就如同他诗中的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这个如秋水芙蕖般倚风自笑的翩翩少年,正青春得意,壮志飞扬。写下“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能当百万诗”的时候,他刚刚21岁,这时的他尚不知,那些人生的跌宕来日。
23岁,王维进士及第,可是不久即遭贬谪,“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州阴。执政方持法,明君无此心……”满腹委屈,溢于言表。济州四年,又隐居八年,《终南别业》便是在此期间所作。“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干净、空灵,像是一幅水墨丹青,尘世的烦扰、仕途的艰辛都被淡忘,他在随性洒脱中写尽了心境的空灵澄澈。那是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年,虽经历坎坷,仍葆有少年的赤诚,怀着积极向上的乐观与昂扬。
36岁,他得张九龄赏识擢右拾遗,39岁以监察御史身份出参河西节度使幕府,这是他生平很有意义的一段经历,凉州的所见所闻,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然而不久之后,张九龄罢参知政事,李林甫受到重用,朝政开始变得黑暗,王维对现实不满却又无能为力,他先后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和辋川建立别墅,开始亦仕亦隐的生活。借自然之势,造可赏之景,从孟城坳开始,辋川一带,一花一草、一山一谷、一溪一湖,都可化作诗篇。他与裴迪游历赋诗于此,《辋川集》也就此诞生。
“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时而以白描手法,状无我之境;时而置身诗中,写有我之境;时而寄慨于内,情景交融。这二十首绝句,不仅是在写辋川的山水,也是在写自己的心境。而他笔下的田园,是写实,也是疗愈自己内心世界的世外桃源。《渭川田家》中勾勒了一幅田园晚景,“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这样恬静祥和的场景,朴素真诚的生活,我们甚至可以感受到作者投向田间劳动者温暖亲切的目光。官场上的惆怅、幽怨,最终都在山水的洗礼中淡去。而他心中的清净,随着佛理,融入了他的笔尖,渗进了明月、云朵、山川、花草,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此时的高官厚禄在他眼中,或许比不上终南山上的一片云。
一千多年来,当人们谈起王维,会说他的年少成名,说他的尚书右丞之职,说他与李白、杜甫并称的“诗佛”、“诗仙”、“诗圣”。其实,他根本不在意这些吧,他在意的是南国的一颗红豆,是辛夷坞中的那株辛夷花,是那一幅秋雨晚霁图。或许他不是一位热衷于国家大事的政治家,但他确实是一个天然的内心记述者。他笔下的山林之景,永远是安宁清朗的主题,如果不是在盛世,如果不是心中平静,又何来这么美好静谧的诗?世人常说,盛唐最美的光阴都在他的诗中,那大概是因为,在他眼中,盛世,无处不桃源,山中与朝中两适,春天与秋天同好。终其一生,都能够保其初心,成其自然,坚定而又通透,从未失去对生活与生命的热爱,如此,便很好。
作者简介:张思远,2021年参加公安工作,成为靖江市公安局孤山派出所的一名社区女警。接警处警、安全检查、走访宣传……在她眼里,万物皆可入诗,再细微的感动也值得成文。用一颗诗心,描摹警营万象;用一支素笔,记录世间百态。以诗传情,传达的是对生活的通透与热爱;以文载道,承载的是内心的独立与坚定!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愿我们,都能永葆年少的纯粹,永葆向上的热望,将琐碎的日子过成诗,把忙碌的生活走成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