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恭达艺思五十二
言恭达
▲数十年的隶书创作,我始终坚守“单纯、整齐、高古、苍浑”的审美理念,不断地提升作品的品质与精神。所谓“单纯”,指化繁为简,不作结体上过多的修饰或盘缠,做到大气简洁;所谓“整齐”,不是“均齐”,而是指结字与排列中做到齐中不齐,随势取形,不作形体东倒西斜的忸怩作态状;所谓“高古”,一是善用篆法入隶,二是适当选用篆书结体入隶;所谓“苍浑”,是指基于用墨,浓淡、润渴多变,尤其是运用涩笔、渴墨调节整幅书法的墨态与墨调。
近十多年来,我的隶书创作风格追求更臻大气、雅正,呈现雄逸、豪放、苍浑的时代风韵。就以《栖霞山赋》《中国大运河赋》等长卷作品来看,其艺术特色十分明显。一是结体形态取《张迁碑》之谨严,《封龙山颂》《衡方碑》之雄阔,相对方整大度,直面取势;二是其中某些结字移用篆书结构,以增古意;三是强化“以篆入隶”的笔法应用,逆势涩行,裹锋绞转的运笔内力与涩劲达到自由挥洒;四是强化用墨变化中燥锋渴笔的运用,大大提升了作品虚静空灵的意境的营造;五是将行草书线条“一波三折”创造性地应用,强化隶书的线性特质,提升作品的灵动性与音韵美。
▲隶书的艺术创作,其要领:一是点画要圆而厚,讲究笔力,杀纸力度要强,切忌扁而薄。圆笔是裹锋,方笔为铺毫。在落笔收笔与转折处更见骨。如米芾所说,“得笔虽细如髭发亦圆,不得笔虽粗如椽亦扁”。隶书讲究笔力,笔笔送到底,强调运腕力写,才使笔势开张,万毫齐力。二是点画与结体善变化。隶书之变化是在平正之中出变化,如《曹全碑》,粗看很平正,细视每字在平正中都有变化,《石门颂》更不必说了。然此变化一定要按照艺术约定俗成的规则进行创新,故要多读碑帖,多思考,多总结。三是贯气扬神。这就是说富有生命力的气息连贯,相互呼应,富有节奏感与音韵美。古人有“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的告诫。此中“性”是指书写者的字外功夫,“功”指技巧,二者不可偏颇。隶书的创作特点与篆、楷、草相比,各有侧重。《书谱》中说,“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张迁碑》之拙朴,《曹全碑》之秀逸,《乙瑛碑》之丰美,《礼器碑》之劲挺,《石门颂》之宏逸……都以独特的艺术风格打动人的心灵。
▲以篆书笔法写隶气息自高,而不能用楷行笔法写隶书。清代沈曾植在《论行楷隶篆通变》一则中说:“篆参隶势而姿生,隶参楷势而姿生,此通乎今以为变也。篆参籀势而质古,隶参篆势而质古,此通乎古以为变也。”所以,隶参篆势气质古朴,隶参楷势姿态横生。唐人作隶用方笔,故气息不行。从当代出土文物中可知,隶书是从先秦大篆古文中衍变过来的,不是从小篆里来的。行书由隶变而来,后再楷。楷书也称“章程书”——“世传秘书者也”。古隶无波磔,写隶书宜朴实、单纯,不能按唐人楷书的用笔法进入。清代碑学创立“捻管法”,捻管是自清代始,不是古法。所谓“捻”即“搦”,为“双钩悬腕,腕随指转”。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