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咚咚锵,咚咚锵!”到了腊月,宝赛村的各个姓氏祠堂里的锣鼓声便响了起来,男人们除了熬糖、做豆腐、杀年猪,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扎龙灯。舞龙灯是当地过年时最为隆重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据记载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宝赛村的龙灯长达十九节、二十九节,最不济的也得九节。究竟龙有几节,这得依据本村宗族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成员多少来决定,比如族中当年有了出相入阁的喜事,龙的节数就要攀升。
“削竹为骨,黏纸为龙”,这是宝赛村龙灯制作的精髓所在。龙头一般重约九公斤,由竹篾皮纸糊成,再由桐油涂抹多遍,看似晶光锃亮又朦胧迷离。舞龙表演人数一般由龙的节数而定。最不可缺的是舞龙头的与舞龙尾的,这一头一尾看似间隔很远,倘若龙头一摆,龙尾没有呼应,这场龙灯便失色不少。画龙点睛难,舞龙擎龙珠(有些地方也叫打影灯)的人,可以说是这场龙灯的灵魂,他的举手投足可以让一条龙在场地上腾云驾雾,也会使一条龙在场地上呆若木鸡。
宝赛村的舞龙者,统一以古代武士装扮,脸上画着脸谱,头系青、红或绿色头巾,穿红、黄色服装,鞋尖系搭不同颜色绒花,显得十分威武。舞龙分进场式、彩龙戏珠、首尾穿跃、首尾潜跳、龙身翻转、左右翻肚、单双翻肚、总体翻肚、退跳诱龙等花式舞法。舞龙者依先后顺序,适当缩短各节之间的距离,双手把住龙脚,从首至尾“龙珠”左右摆动,有如巨龙在山岗平畴蜿蜒前行,近看龙嬉村头,远视江龙腾挪,寓文化内涵于民俗之中。慢舞时雍容大度、优美抒情;快舞时激越奔放,别具一格,所用的曲牌音乐喜庆动听,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有时,两条龙或阡陌之上或村巷之中窄路相逢,好戏就来了,你一招猛龙出海,我一招游龙过江,游、翻、腾、盘、穿、缠、戏等,你来我往。彼此的锣鼓家伙敲得嘈嘈切切冒火星,看热闹的人只顾看热闹,看门道的人看出奥妙,大家不约而同地喝彩声连连,邻近的主家,把一万响的鞭炮放得惊天动地。这会儿,斗缠双方才彼此卖个破绽,两条龙相互作个揖,算是握手言好。
舞龙也是一种联谊活动。宝赛村有许多自然村都供奉着一条龙,这龙形式不拘,有大龙、滚龙、板凳龙等,他们在舞遍了本村之后,还要游尽周边的自然村,这支浩浩荡荡的游龙队伍,还打着寓意“年年有余”“三阳开泰”“国泰民安”等美好祝愿的花灯,与游龙交相辉映。遇到讲究的舞龙队,还庄重地用大红纸,写好帖子,言明某天吉时前来贵村游龙,提前把喜帖送到这个村队。更有许多外嫁邻村的姑娘,把娘家的舞龙队深情地称呼为“娘家的龙!”娘家的龙来了,隆重接待是必然的,因为,这是孩子眼中外婆家的龙!舅舅家的龙!舞龙便成了当地正月里热热闹闹走亲戚的一种喜庆方式。孩子们私下里也会这样斗嘴:
“你瞧,我外婆家的滚龙多威风啊!”“嘿,哪有我舅舅家的板龙有气势,龙头在宝赛湖中喝水,二十九节啊!龙尾还在山崖上摆动!”章小兵
关键词: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