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一、“鱼之乐”
解放初期,《新华日报》编辑部,曾经移址于西康路一院落。那里楼房窗明几净,灿然出新。尤其是室外环境清幽怡人。树森森,草茵茵,蓝天白云,朝花夕月,深具庭园之美。其实,更美的是入驻此间这批新闻人马的群体情怀。乔迁庆祝,可见一斑。庆祝活动,不是标语红幅的文字表达,也不是报告会上的口头论述,而是另类的意外方式:全体人员席地围坐,大圆圈中,权作“联欢会”的天然舞台。由于没有刻意筹备的充裕时间,上演的节目可说是应运而生,即兴以乐。临场推荐,自告奋勇,却出现了一个激情不断高潮迭起的场面。记得在吴镇等领导同志作了简明风趣的开场白之后,节目便热烈登场。当时令人耳目一新的延安经典短剧《兄妹开荒》亦舞亦歌,带来了浓郁的老区风情。这是“山东英俊小伙”徐默同志主演的,赢得掌声满场红。负责文化副刊工作的艾煊同志纵身而起,站在场中说:“我唱个扬州小调给大家听听!”欢迎掌声特别响亮,显然是出于一种意外心情所表达的反应。歌词已记不清了,但情景历数十年仍未淡化。使人难忘的总是最具个性的动人节目,大文人唱小调,吐露的又是乡土韵味,当然是不会例外了。小调获得了大效果,使听众笑得前仰后合,而且激发了大家的投入心情,纷纷举手:“我来一个!”“我也来一个!”就这样舞舞唱唱好长时间,以全体扭秧歌为压台戏,引喉高歌:“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这次联欢会,使革命队伍中的青年新成员深刻感受到:官与兵,老与新,长与幼,高与低,都显示出平等爽朗亲近和谐的气氛,是一种真诚的鱼水关系。清泉潺潺,怎能不体验出“鱼之乐”呢!
二、人同此想
在当时的特定环境下,我国一度实行了粮食统购统销制度。民以食为天,五谷贵于金。爱粮惜粮成为媒体宣传的重中之重。因而也引起通讯员和其他作者的深切关注。雪片似的来稿,重现了农民辛苦种粮、粮库工人艰难保粮的感人身影。在大叠格纸正字的稿件中,有一张小纸条,是把香烟盒拆开利用反面书写的。文笔潦草,字迹模糊。是写作马虎?还是因为心情急切,刻不容缓?不管怎样,“来稿是个网,过眼才知短与长”,一看,上面竟写出一位老工人的赤胆忠心来。一个简陋粮库,散装粮食挤压危墙开裂,墙外有泥与水,必须保墙护粮。一位老工人目睹缝裂不止。情急时刻,奋力以身抵墙,用生命与灾祸抗争……这个真切的榜样,竟教育我忍不住眼中的泪花。等看到下面写出别人赶来用圆木代替老工人肩膀抵住危墙,我才舒缓了情绪。我想,不论是谁,作为有责任心的记者编辑,都会意识到:理应不负无名英雄的可敬情怀,用心投入关乎国运的事业洪流,献出一己的微薄力量。于是一日夜将大叠来稿赶阅完毕,进行分析、归纳,揉合素材编写成千字通讯《爱惜每一颗粮食》,作为编稿发排。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版权中心提供并授权)
次晨,此稿全文刊发出来,我知道这是总编辑吴镇同志被稿中先进人物舍己为公的爱国情怀深度打动,也迸发出难以抑止的激动之情所致。这使我产生历久不移的理念:革命事业的胜利,总是来自一种贡献激情。心有激情必能发力,人同此想,万众一心,于是众志成城。
关键词: 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