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锦+”激发非遗新生命力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南京云锦研究所的云锦织金婚书最近大受欢迎,网络众筹已超过50万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运用“云锦+”多元文创方式,南京云锦研究所团队让古老的皇家艺术从玻璃展柜中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何以文创的力量激发非遗文化的生命力?记者日前探访了南京云锦研究所。
织金婚书,尽显中式婚俗之美
据《明史》记载,明朝沿袭唐宋服制,明朝婚服奠定了此后数百年女性大红吉服、上衣下裳、凤冠霞帔这一传统服饰的形制,沿用至清和民国初期。从明代开始,皇室重要的典礼、节庆上,都以南京云锦服饰作为典礼服装,尤其在婚庆上以云锦服饰为主。
南京云锦研究所文化创意主设计师高文芝前段时间刚刚完成了自己的明制婚礼仪式。她在市场调研的过程中发现,随着国潮风兴起,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向往饱含传统文化的中式婚礼。
为推广中式婚俗之美,《“奉旨成婚”云锦织金婚书》应运而生。
记者在南京云锦博物馆见到了婚书的实物。展开婚书的卷轴,喜庆的红色底纹上采用暗纹织造技法,织出云锦传统纹样——代表福禄寿三多的石榴、佛手柑及寿桃。正文部分则选用唐代的赤地鸳鸯唐草纹锦,表达百年偕好、永不分离的祝愿。
“石榴寓意多子,佛手柑同音多福,寿桃代表长寿。”高文芝告诉记者,“在前期的纹样选择上,我们做了大量的资料考察,参考中国纹样经典、传统礼俗的研究文献,最终选定了承载了美好爱情寓意的鸳鸯纹及三多纹。”
市面上已经有许多中式婚书,云锦婚书要如何做出差异化?南京云锦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双喜给出建议:运用云锦特有的织金工艺。
高文芝说,这个提议让她茅塞顿开。首先,云锦织金原料珍贵,其他工艺很少使用,同时,在操作方面,金线不像桑蚕丝线是圆柱形的,有的是扁平状的,在织金时需要使用“纹刀”这个特殊工具,需要资深的师傅才能熟练操作织造。加入织金工艺实现了云锦婚书的差异化破局。另一方面,云锦的纹样需要在面料织造的过程中把图案转换成实体,需要给每一份婚书准备专门的设计稿,这意味着每一份婚书成品都是“私人定制”。
“云锦婚书选择众筹平台进行线上首发,通过年轻人喜爱的互联网交互形式,增强传播力。”南京云锦研究所品牌部经理何冠奕说,收集众筹名单时,工匠会同步准备材料,既能减少浪费,也能按时开始织造,让婚书准时送到新人手中。
“云锦+”,让皇家艺术更接地气
古代丝织物中,“锦”代表了最高技艺水平的织物,南京云锦则列中国三大名锦之首。南京云锦有1600多年历史,因其色彩瑰丽灿烂,形似天上云霞而得名。
云锦用料讲究、织造工艺复杂繁琐,两个人一天仅能织出5厘米左右的云锦,素有“寸锦寸金”之称。“过去,云锦作为皇家定制的高级丝织品,无论是作为服饰还是陈设装饰,其纹样题材,体现的是皇家风范。”南京云锦研究所销售负责人段永洁说,现在的南京云锦不应该只是摆在橱窗中的工艺品,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必须进行活化与创新,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去。
“俯下身子”,以更具亲和力的姿态拥抱消费者。2021年起,南京云锦研究所拓展了三条新的产业线。一是以收藏鉴赏为主的云锦艺术品;二是云锦+生活方式,如云锦+皮具、云锦+茶具、云锦+香具等;三是各种带有云锦元素的优质文创产品。
南京云锦博物馆内有一处展示台,专门摆放跨界联名的文创产品,云锦的面料、图腾、特色图样等都被植入其中。
去年,南京市民卡“金陵通”上线龙珠、柿蒂两套云锦主题卡。《柿蒂卡》以云锦博物馆馆藏明代孝端显皇后夹衣上的四季花卉作为主题,牡丹寓意雍容端庄、茶花寓意吉祥长寿、雏菊寓意快乐天真,柿蒂纹为经典云锦纹饰,暗寓“事事如意”。一张小小的交通卡,融入了精美的云锦纹样,赋予实用品以文化价值。这组交通卡套盒也获得了“第二届江苏旅游文创商品大赛”铜奖。
《中国文博文创消费调研报告》显示,从年龄差异看,文创消费年轻化趋势明显。1990年后出生的消费者占比超过53%,其中“95后”占比达30%。如何赋予云锦时代气息?
云锦研究所选择与颇受“Z世代”欢迎的3D换装手游《闪耀暖暖》联动,推出一款云锦端仪套装。游戏内,设置了做任务累积积分换取套装、活动剧情介绍、问答任务等,向玩家科普云锦知识;游戏外,专门制作了一期云锦活动特辑,记录了从云锦博物馆的实地学习到游戏内制作套装的全部流程。同时,双方还把历时8个月织造的云锦端仪套装在云锦博物馆线下展出。
高文芝便是这套汉服的设计者,她告诉记者,《闪耀暖暖》与云锦研究所合作的套装,形制和版型也是参考馆藏明代孝端显皇后的绿织金妆花通袖过肩龙柿蒂缎立领女夹衣,整体配色以红、黄、蓝、绿、白五个正色为主,巧妙运用同类色的深浅晕色技法,大量使用片金线,颜色对比强烈、鲜明轻快。
文创产品,要以“意”取胜。云锦的图案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们的文创产品都以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云锦文物纹样为基础,而在图案选取上,不局限于龙凤呈祥,而是融入花鸟、山水、人物等,与老百姓建立更接地气的连结。”段永洁认为,这正是南京云锦研究所坚持的“守正创新”之路。
(江南时报记者 钱海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