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五社联动”奏响基层治理“大合唱”
“去年,我们通过‘五社联动’汇聚各方合力,结合心理疏导、集体和亲子活动等多种方式,帮助社区里一个来自重组家庭的孩子解开心结,让这名少年恢复了往日的阳光,重返校园生活,家庭氛围也重回温暖……”4月12日至13日,全省基层政权和社区治理业务工作会议在南通市海门区召开,当地社区生动的创新服务案例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最小的细胞,如何在社区真正建立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近年来,南通市海门区聚力打造“社联东洲”品牌,赋能“善治海门”,构建“五社联动”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路径,绘就幸福家园底色。
“一开始,基层组织的社会治理仅有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参与,力量薄弱。但是我们慢慢发现,还有很多志愿者、有爱心的个体工商户也都愿意参与其中,为社区治理建设贡献宝贵力量。”海门区民政局局长从建军告诉江南时报记者,海门区通过社区平台,凝聚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等多方力量,社区治理成效提升显著。近三年来,海门区在区级重点培育专业社会工作机构5家、慈善资源供给类组织3家、社区社会组织31家,在全区293个村(居)孵化备案类社区社会组织2000余家,活跃的志愿组织800余家,“五社联动”各类组织实施项目惠及社区居民7万人次。
步入去年9月成立的海门区“五社联动”发展中心,墙面上清晰全面展示着人才组织建设、项目培育孵化等各项工作机制。作为南通市首个“五社联动”发展中心,该综合性服务平台将区级的志愿服务总站、社会组织孵化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文明实践与志愿服务慈善分会等资源整合于一体,打破以往各平台“各自为政”的局面,通过提供一体化的顶层设计与专业服务,提高了公共服务资源的使用效率,让基层治理创新模式“落地生花”。
海门区“五社联动”发展中心负责人刘根介绍:“我们会邀请长三角地区的专家来海门召开研讨活动,通过圆桌会议的方式,交流经验做法,收集意见建议,制定来年的工作计划与项目议题。针对各项工作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实行分类培养、交叉培养以及多方激励的措施,激活发展的新动能。”目前,通过打通基层服务阵地,统筹服务力量,海门城区的社区“五社联动”服务驿站已实现全覆盖。
“五社联动”实现了社会服务资源共享互融共促,催生“硕果累累满枝头”。近三年来,海门区培育的各类服务项目已累计荣获省优秀社会工作项目一二三等奖4次,省十佳扶贫案例1次,省青年志愿者服务助残类三等奖1次。
作为“五社联动”新模式受益最大的社区,海门街道解放西路社区持续推进基层社区治理提质增效,于2022年底获评“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走进社区滨河驿广场,可以看见复兴书苑读书角、关爱之家、轻舞坊、墨香斋书画室、社区公益坊等共享区域,这里平日是居民说事议事、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爱心人士经常光顾的地方。
解放西路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黄海告诉江南时报记者,“五社联动”为群众带来了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近两年,解放西路社区引入8家社会组织,先后落地5个服务“一老一小”的特色公益项目,累计服务辖区居民2800余人次。社区在社会工作者中开展“情暖老兵,乐享夕阳”项目,并从退役军人中培育了一支居民自治队伍,成为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治安巡访以及邻里矛盾调解的中坚力量。社区还成立了12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仅江海志愿服务平台上的注册志愿者就有1453名。
此外,解放西路社区还积极盘活驻区单位、结对单位、沿街商铺等社会慈善资源,推出“社区合伙人”计划,与多家单位签订了共建共享协议,推动驻区单位向居民开放更多公共活动空间,2022年社会慈善资源在社区开展服务活动96场,为辖区困境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提供慰问、帮扶物资十余万元。
黄海感慨道:“‘五社联动’新模式已经成为发挥社会力量在基层治理中协同作用的有效路径,通过‘五社’有机融合、优势互补,帮助我们基层社区解决了人手不足、资源不多、服务不精的痛点难点问题,激活了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让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江南时报记者 姬传涛 通讯员 陆新华 蔡佳楠)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