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舞蹈表演《我心向党》,一首男女合唱《祝福祖国》,一段南京白局《十二月花》……在日前举行的南京西善桥街道永盛社区文艺汇演中,67岁的社区艺术团团长杨匀连续呈现了三个节目,赢得观众席掌声雷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舞台上,杨匀神采奕奕,歌舞说唱样样在行;生活中,杨匀精神饱满,走街串巷服务民众。在很多居民看来,杨匀不仅活出了大家心目中理想的晚年状态,还带领社区居民一起打开了多彩的养老生活方式。
人到六十变得多才多艺
人生从60岁开始,这句话在杨匀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9年前,因居住地拆迁,杨匀一家搬到岱山。初来岱山的她表示“很不适应”。那时,岱山休闲场所寥寥无几,而居民多为各地拆迁而来的“移民”,人们互不相识,找不到生活的归属感。
如何融入这片土地,让新人成为老朋友,在新环境里携手邻里共同营造一个温暖的家?杨匀选择加入西善桥街道志愿者队伍。在逐户上门走访居民、关怀长者、排查安全隐患等细碎的日常中,杨匀热情、充满正能量的形象印在不少人心底。
“她身上有一种魔力,我时常想,她长得小巧,为什么身体里会有那么大的能量。”居民胡丽萍说,杨匀似乎总能及时捕捉周边人的情绪变化,关心并照护着大家。每当她觉察身边熟识的居民朋友未出门走动,一定会打电话关心慰问对方的近况,这种体贴始终如一,平常却又极为难得。所以久而久之,大家都喜欢围着她转。
2017年,为丰富社区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居民幸福感,杨匀所在的永盛社区发起成立艺术团,热爱唱跳的杨匀成为其中一员。杨匀笑说:“我别的不行,但有点组织能力,能把大家召集在一起,为大家做好服务。”在社区干部、居民的一致推举下,杨匀理所当然地成为艺术团团长。
艺术团团长不仅需要高效的组织协调力,更需以身作则的艺术表现力。艺术团组建以来,杨匀从零起步,每天与队友跟着专业老师一起学习合唱、舞蹈、墨鼓、南京白局等艺术;人也更加注重形象管理,留起了长发,纹起了眉。杨匀说,年轻时一直在种菜务农,没想到上了年纪反而变得“能歌善舞”,生活有了许多奇妙的改变。
让艺术团照耀更多居民的日常
艺术团组建之初,仅有舞蹈队、合唱队两支队伍,人数稀少。为吸引更多居民加入团队,共享文艺活动带给人的积极力量,杨匀充分发挥了宣传员角色。志愿者身份为她扩展艺术团规模提供了“职务”之便。胡丽萍告诉记者,那时候,杨匀见到合适的居民就热情上前介绍:“我们社区现在有文艺团体了,有空过来一起玩!”胡丽萍正是在杨匀的“拉拢”中走进了社区艺术团。
文艺团副团长王秋生拥有着出色的男低音,他在退休后的一次老兵艺术表演中被杨匀发掘出来,担当了永盛社区合唱队队长。王秋生说,在文艺团里,杨匀不仅每日与队友一起练习节目,为方便大家排练合唱,杨匀甚至还自掏腰包为大家买了电钢琴。
6年间,永盛社区文艺团由最初的40人陆陆续续扩大为300余人,墨鼓、模特、越剧、葫芦丝、书画、羽毛球等队伍迅速成长。每周一到周五,不同课程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活动室轮番开展。而每一场学习、排练都能看到团长杨匀的身影。她或跟着专业老师学白局,或与左邻右舍朋友一起激情击鼓,或在走秀室里“盯”着队友练习动作帮忙拍照。几年时间里,他们排练过数十个节目,丰富了兴趣爱好的同时,也为社区、街道中大大小小的舞台送去了惊喜与震撼。
胡丽萍说:“我年轻时住在市区,但不太喜欢热闹,也不怎么接触人。没想到退休后来到岱山,爱上了文艺活动,与其他居民邻居融合到一起,性格变得开朗许多。”
在杨匀的带队下,永盛社区居民相聚艺术团,一起学习了多样技能,还广泛结交了朋友,日子过得很充实。而杨匀也在忙碌节奏里享受着踏实的社区生活。每天5点多钟起床,把家里安顿好,把老伴一天的饭菜准备好,然后一头扎进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忙起来便不知什么时候回家。家人时常劝说杨匀,年纪大了要多休息,但她说:“我没感觉到自己有多老,在家只能看电视刷手机,没多大意思,还是走出来接触的人多,玩得还蛮开心。”
杨匀告诉记者,其实更令她开心的是,自己在志愿服务、文艺活动中越活越年轻,而岱山也在基层干部、党员、群众的协力付出下变化越来越大。数年时间里,她亲眼见证了岱山交通的完善、娱乐休闲场所的增多及居民向心力的凝聚。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找到了归属感,实现了舞台梦想。
(江南时报记者 张雅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