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馆是同乡或同业之人在重要的商埠设立的机构,其主要功能是供同乡或同业之人聚会,以联络乡谊或协调商贸活动等。盛泽虽不是大城市,却由于丝绸业繁盛,引来各地绸商在此采购丝绸,从而成为贸易繁荣的大商埠。外地绸商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纷纷在盛泽建造会馆,于是形成了会馆云集的特殊现象。
【资料图】
自清顺治至道光(1644—1850)的两百年间,先后建成了金陵(南京)、济宁(任城)、山西、济东(济南)、宁绍(宁波、绍兴)、徽宁(徽州、宁国)、华阳(炼染业)、绍兴等八所会馆。
上海开埠以后,丝绸贸易重心逐渐移往上海,加上太平天国时期战乱频仍,许多会馆惨遭破坏,到民国初年,“所存者仅宁绍、徽宁两会馆而已”,鼎盛的会馆文化现象渐趋沉寂。
山东绸商是盛泽的重要商帮之一,在盛泽建有两所会馆。一所是位于目澜洲西北侧的济宁会馆,亦称任城(济宁古名)会馆,康熙十六年(1677)济宁州商人所建。另一所是位于斜桥河北岸斜桥街上的济东会馆,嘉庆年间(1796—1820)济南府商人所建。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进驻盛泽,在济东会馆内设立筹饷总局,济宁会馆亦无人过问,于是一些奸佞小人觊觎会馆田产,任意盗卖,济东、济宁两所会馆惨遭破坏。
斜桥街
光绪三十二年(1906),聚居上海的山东商人在今自忠路、重庆路口集资建造山东会馆。会馆建成后,因门前缺少石兽镇守,于是到处寻觅求购。后来得知盛泽的济宁会馆虽然已破败,但门前一对石狮子依然光彩照人,于是上海山东商会的王绍坡、赵聘三、原福堂三位会长亲赴盛泽查看。在得知济宁会馆资产遭恶人盗卖后,随即向吴江县当局提起诉状,设法保存山东商人的公产,经多次往返奔波,于两年后得以解决,“呈领新单存证”。
此时,济宁会馆的房舍已经大半坍颓,仅剩一堆瓦砾,一时难以修复;济东会馆虽然堂宇依然,但如果不及时修葺,也难免倾圮,于是在上海山东商会的主持下,公议重修济东会馆。民国十三年(1924)夏,修葺工程启动,至冬月完工,耗资6000余元,将楼、台、厅、户修缮一新,又作《重修济东会馆记》,勒石树碑,立于会馆内。
修复后的济东会馆有墙门、前厅、正厅、东西厢楼、小前楼、跨楼、过楼、后楼、小后楼、厨房、殡舍,前厅与正厅之间有戏台,左右有回廊,房舍众多,设施齐全。
济东会馆修葺完毕后,才将济宁会馆门前的一对石狮子移运至上海,安置于上海山东会馆。
《重修济东会馆记》碑
民国三十六年(1947)秋,原来暂借绸业公所为校舍的私立盛湖中学迁入了济东会馆。进入大门后,第二进为前厅,由校工居住。第三进为正厅,是学生上体育课、音乐课的教室。前厅与正厅之间的天井中央有一座小小的戏台,学校有庆典活动就以此作讲台,学生演文艺节目也都在这戏台上排练和演出。第四与第五进是楼房,各有上下两个教室。第五进后边的楼房已破旧不堪,楼上则堆放杂物。再后面有一个天井,安装了两副双杠和一副单杠,还有一个供跳远、跳髙用的沙坑。第二、三进的东侧有一排厢房,是教师的办公室。会馆的东面开一侧门,通往潘家湾的篮球场。
前厅与正厅之间的戏台
1952年,盛湖中学在昇明桥北堍的山西会馆废址上建新校舍,1953年迁入新址。但在此后的几年里,济东会馆继续归盛湖中学使用。1956年学校改为公立,更名为吴江县盛泽初级中学。1957年我在盛泽中学读一年级时,还曾去济东会馆上过音乐课。
济东会馆因为在民国十三年(1924)大修了一次,因此房舍得以基本完好;又因为用作学校,故而主要建筑得以保存;现在是盛泽唯一幸存的清代会馆。1986年,济东会馆列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和2012年两次进行彻底维修,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济东会馆大门
如今的济东会馆坐北朝南,面对斜桥河,现存墙门、前厅、正厅三进,均面阔三间,硬山顶,占地面积329.26平方米。正门为砖砌门楼,翘角上扬,如振翅欲飞。门前立四根石柱,每根石柱上蹲一石狮。会馆内布局古朴雅致,前厅原为茶厅,布置简洁,前后皆落地长窗。正厅原为议事厅,装饰华丽,梁枋间遍雕龙凤、仙鹤、花卉,并施彩绘;柱头雀替镂空雕刻人物故事;前檐斗拱上刻游龙飞凤穿行于云朵之中。前厅与正厅之间为天井,两侧有回廊相连,西廊墙上嵌有民国十三年的《重修济东会馆记》石碑。天井内有一戏台,虽然如今只剩下一片台基,但仍可从中揣度当年绸商的富足与悠闲。天井东、西两侧各有一门,均有门额,东为“瀛洲”,西为“阆苑”。
正厅,现为藏书室
门额
济东会馆作为重要的丝绸文化遗址,见证了盛泽丝绸生产与贸易的繁荣,如今它作为盛泽图书馆的分馆,继续为文脉的绵延发挥作用。镇民们在这里静静读书的时候,还可以顺便读一读“会馆文化”这本立体的书,可算是一举两得了。最近它作为八项“吴江文保利用示范案例”之一,成为“创新空间赋能、创新活化利用、创新技术运用、创新特色保护”的新样板。
前厅,现为阅览室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