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璀璨日月潭,碧绿湖水源玉山;扁舟夜泛滆湖东,一片清秋月满空。从日月潭到西太湖,一样的水天一色,一样的湖光山色,一样的情怀满溢,8月25日,在常州西太湖闭幕的2023海峡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激荡青年创业梦,同心谱写产业曲,倾听海潮未来声。
120个入围项目,102名台湾选手跨越山海而来,参赛选手平均年龄38.2岁……两岸年轻人以青春落笔,向未来出发。国台办副主任潘贤掌表示:“大陆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空间,台湾青年奔赴大陆开辟自己的事业版图,与大陆青年携手同心实现人生理想,必将共同创造属于两岸青年的美好未来。”
跨越山海,奔跑在创新之路
(资料图片)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阶梯、创业是时代发展的主题。
本次大赛吸引了上海、重庆、安徽、福建等多省市和台湾地区153个项目报名,聚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健康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行业领域,与江苏产业关联度高、互补性强。
在台湾阿里山下经营着超过10公顷果园的林辰阳,瞅准了大陆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机遇,带着“台式”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前来参赛。“大陆有规模化的市场、有强大的基础支撑、有无限的发展空间,未来不可限量。”林辰阳信心百倍。
102位台湾青年跨越山海,奔跑在梦想之路,其中,35人更是首次前来大陆参赛。小包智工联合创始人徐韬正是听了大学同桌、大陆交换生的介绍,最终选择来到常州,与同桌一起创业:“两岸青年优势互补,产生更大的叠加效应,我们有信心把项目做大做强。”
本届大赛上,最终入围的项目中有近一半项目来自台湾,102位参赛的台湾青年中,35人是首次来大陆参赛。同时,参赛选手更是以高层次人才为主,核心团队博士67人、硕士100人,专利总数163人,软件著作权人65人,其他知识产权40个。
所志隔山海,山海皆可平。两岸青年共同演绎着“同心同行同筑梦 创新创业创未来”的大赛主题。
以赛为媒,两岸绽放“并蒂莲”
和声才能升频、同频方可共振。“2022年,大陆数字音乐市场的增长是28.4%,即便再小众的音乐,大陆也有着庞大的受众,同宗同源的我们,肯定会在音乐上有更好的共鸣和共振。”台湾音乐人王又彤正从音乐人变身为创业者。
作为“潮乐汇——两岸音乐人交流平台”项目的负责人,王又彤认为,台湾在音乐市场开拓、培育有着成熟的经验,大陆则有着广阔的市场、庞大的受众,两相结合,一定能产生正向的发展。按照她的判断,随着本次项目签约落户常州西太湖,“潮乐汇”2025年便有望实现营收1000万元。
赛事是舞台,更是平台。台湾青年谢佳玲和团队带来的“XRSI扩展实境感统课程”项目,目标是为0到12岁孩子的感觉统合训练提供新工具和方法,成功从预赛突围。“它通过虚拟环境的互动,模拟真实场景,丰富感官体验,可以促进动机和学习效果,为儿童发展提供帮助。”谢佳玲说,专家的点评开拓了团队的思路,互动的环节增加了洽谈的机会。目前,谢佳玲的团队不仅聚焦常州,更是放眼全国,通过大赛找到了多个创业同伴,明年有望落地成型。
双向奔赴、共育花开,青年们正以青春之力,呵护两岸绽放“并蒂莲”。
共享机遇,“全链守护”向未来
台湾与江苏,渊源颇深、关系密切,两地牵手,共赴美好。
本届大赛,作为东道主的江苏,不仅为两岸青年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更为台湾青年创新创业送上全链条资本市场服务“大礼包”:邀请了中华金控等30多家投资机构,30多个青创基地和工业园区,帮助台湾青年创业团队找投资人、找市场通路、找合作伙伴,让资本和项目互助牵手,共谋发展。“我们相信,台湾青年一定能够深度荣誉江苏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找到奋斗舞台,实现人生梦想。”江苏省台办副主任孙继兵表示。
本次大赛的承办地更与台湾相亲相近。1987年11月4日,台胞周纯娟怀揣着香港中国旅行社签发的第一号《台湾同胞旅行证明》,由香港飞往上海,回到阔别40年、位于江苏常州娑罗巷17号的老家;1988年,第一家台资企业来常投资兴业,再一次打开了苏台两地的共享机遇之路。如今,常州已是台资企业集聚之地,共有台资企业1512家,常住台商超1500人。今年上半年,常州新增台资项目21家,同比增长50.00%;协议注册台资4424.63万美元,同比增长57.60%。
近年来,常州先后出台“促进常台融合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贯彻落实《江苏省对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两岸青年融合发展提供精准有力支持。目前,常州有3家省级青创基地、3家市级青创基地,在常创业就业台青超400人。
以青春作伴、为产业铺路。一场海峡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江苏与台湾满载青年梦、共谱产业曲、融合向未来!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徐维庆 田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