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8月25日下午,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指导、江苏省文化馆和江南时报社主办的“学习新思想 奋进新征程——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江苏行动”主题演讲比赛在新华传媒广场成功举行,来自全省13地市的36家文化馆代表上台演讲,展示了江苏文化馆系统薪火相传的生命力,演绎出江苏文化馆系统昂扬向上的勃勃生机。以下是来自无锡倪瓒纪念馆选手尤金平的演讲,她的演讲情真意切,现场感强,获得最佳文采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是由无锡市锡山区东北塘街道社会事业局文体旅游科选送的尤金平。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扬倪瓒文化,留住江南文脉。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每次上班路上总是能看见。作为千万个普通人中的一员,我出生在农村,闻过稻花香,尝过田间味,见过祖辈辛勤耕耘的画面,是他们教会我踏实、肯干的生活态度。
曾经的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毕业后有过艰苦创业,也有过替人打工的经历,未曾想过,有一天我可以成为一名纪念馆的工作人员。
记得去年的九月,朋友推荐说有一份东北塘的工作很适合我,我一查地图,东北塘?离家有多远?会不会有难度?老实说,当时我是充满疑惑的,但是朋友的鼓励还是让我决定先来试一试,看一看。可就这一试,我发现这是一份值得认真对待的工作。从跟着老师学习讲解,到后来成为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这中间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回忆。
我知道,很多人与我一样,倪瓒是谁?为什么要给他造个纪念馆?到底是个画画的还是个写书的?这一切从我第一次踏进倪瓒纪念馆以后就一一得到了解答。
作为无锡的文化名片,倪瓒不仅在中国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是在美食与园林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所以,遇见倪瓒就好像遇见那个心中的我:对生活的洒脱,对美食的执着,对洁净的极致。而面对这样一个我如此崇拜的偶像,如何让更多的人知道倪瓒,成为了我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而这份传承,从工作中的一点一滴践行,就是我们当下的使命。
(图为尤金平的工作场景)
面对倪瓒不为更多人所知的情况,我主动在自己的朋友圈和各个微信群聊里发起了纪念馆的美照。从院子里的一草一木开始,我拍摄了近百张的美图进行传播。这个举措也得到了上下领导与同事们的表扬。每当听到他们说起我拍的照片好看亦或是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景色,我就分外自豪,同时也给予我继续拍下去的动力。除此以外,我还自己主动联系老同学老同事,让他们来纪念馆帮忙拍摄,这些都得到了很好的反响。
除了拍美照,为了增加纪念馆的人气,我还主动策划了多场公益活动。其中今年的植树节,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特地以瓒塘阳光果园为主题,开展了植树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带领孩子们从游览倪瓒纪念馆开始,让他们切身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而后将倪瓒喜爱园林造景相结合做了分享,最后在家长与孩童的支持下,成功种植了果树,静等来年的硕果累累。我相信,小小的树苗是对收获的期盼,也是倪瓒纪念馆让孩子们了解古典文化以及生态文明的纽带。
除此以外,为弘扬倪瓒艺术文化,结合倪瓒热爱美食这一点,在今年夏至前夕,我主动策划了“翰墨夏至,‘食’不我待”的亲子活动。从邀请老师讲解中国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再到请老师教孩子们书法,组织家长包馄饨等,整个活动我一直亲力亲为,力求尽善尽美。
(图为比赛现场)
庆幸的是,每次活动都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认可,这让我继续充满了干劲儿,以更高的要求来面对接下来的工作。我也相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史为鉴,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让高雅的艺术以更为接地气的方式被更多人所了解,这就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都说做一行,爱一行。如今我已将倪瓒纪念馆当成了自己的家,我爱它远离城市的喧嚣,静静地在芙蓉山下流传着江南文脉,也决心将它变成我梦想中的样子,有人来,有人留,更有人爱。
最后我想分享这样一句话“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平凡的人,只要用敢闯的心气突破瓶颈,敢干的态度解决问题,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定会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倪瓒纪念馆恭候您的到来!
(演讲中的尤金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