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失眠,翻翻久违的朋友圈,意外发现张友宪老师上新了!上新展了!!从来不翻朋友圈也不行啊,会错过极少发生的重要的事情。这些天我刚写完了一个超级负能量的近七万字的小说,正构思一篇融文艺、清新、治愈、虐心、狗血为一体的新作,在这部恢弘巨著中,张友宪老师将以真名真人的形式出场,是其中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想想都好激动。但是,老师办画展我却因为疫情原因大概率很难现场欣赏,这是比较遗憾的。只能手机看展,眼睛好辛苦。
弗洛姆小镇雪霁
45cm×38cm
(相关资料图)
2021 年
在展厅入口,大厅处,悬挂着巨幅的断臂维纳斯。张老师在画这件大作的时候,曾经发过现场作画的视频我看。我未做评价,因为我个人不喜欢以尺幅涨气势的作品。这是一个为展厅作画的时代,为了自己的作品在展厅里不吃亏,绘画从业者们都玩命地放大尺寸。可是老子怎么说?大象无形。假设我们这个时代的绘画是有形状的,那么这个形状就是巨大的气球,你懂的。不过,我明白张老师这幅大作的理念,一种地球之圆的理念。他用笔墨来表现一件家喻户晓的西方经典雕塑,打破了中西的界限,也打破了绘画和雕塑的界限,可谓跨了东西融了南北。至于画的巨大是什么理念……就是放大了让你看清楚!
圣托尼尼
64.5cm×38.5cm
2020 年
这次张老师展出的是海外写生作品。大约十年前吧,我曾看过他画的不超过十幅海外写生作品,画在方形卡纸上,很小,很精致,这种精致非常特别。小的工笔画往往容易做到精致,因为线条勾勒得整洁、光洁,用色严谨。而小写意式的用笔,线条是会多变化的,却也能产生精致的视觉效果。特别记得一幅小画,画的是居里夫人的故居,简直像是被星星簇拥,美轮美奂。几乎所有的画色彩都很缤纷,与他画中国画用色较少不同,海外写生画颜色用得多。我专门问过用的是什么颜料,他强调:正宗中国画颜料。他还是在乎“中国画”这样一种标签也好身份也好,反正就是用笔墨抒情的这么一种艺术形式,老学究一样地在乎。关于色彩缤纷,张老师也解释过。他说在国内写生,有时候不想上色,肯定可以对付过去。但是在欧洲的一些地方,比如普罗旺斯,那种欢呼一般的光彩、斑斓,不上色,觉得对不起那里。最后他总结:所以印象派只能出现在那片地方。在手机上只看了不多的几幅画,手机是一个会让人没耐心的东西。从照片上推测,这一次展出的画大多数不大。大尺幅是不是能显示出更广阔的空间呢?我认为并非如此。米勒的名作《晚祷》,好小的一幅画呀,却有着无限延展的空间。这一次张友宪老师的展览叫《空间的形状》,应该是与去年《时间的形状》的呼应、延续。明年呢?还有什么形状?我假设啊,后面跟着的是三维的形状、四维的形状、五维的形状……万维的形状。哈哈,拭目以待吧。
(作着:佘朝洁,江苏常州人,文化馆创作员。自2000年出版画家传记《古意深处》起,至今出版有地方文史研究随笔《楼台钟声》,长篇小说《讼师卜灵望》《考试战争》《妈妈的课堂》,故事集《常州人的365夜》(上下册),教育随笔《一个画家妈妈的家教手记》。有短篇小说和散文在《广州文艺》《海燕》《翠苑》《西南军事文学》《小说林》《小小说选刊》等杂志上发表。)
佛罗伦萨夕照
38cm×45cm
2012 年
俗谓洋人高鼻梁,国人塌鼻子,洵重表相之极言者。高鼻梁,塌鼻子,呼吸功能则一,俗者奈何无视其本而乐道其表焉?画事亦尔,若仅绘其或高或塌之外相而不能通过其表以示其生则愧对职事。心仪比提宫所藏乔治·贝洛尼点景人物的笔触之美,美在极简之笔触中饱含极浓郁的生趣。三进朝圣,洵深心情感所需,因此形塑稠迭,妙趣内美,临见厾笔,善鉴者可据此以论中西而循其本也。
布鲁塞尔市政广场
45cm×38cm
2021 年
2012 年 6 月去比利时,广场正在修葺中。
庚子夏江北格冠作画期间,樊波曾由王宗英开车接来聊天,数年未曾谋面,时口中不断念叨:“饮食男女,艺术哲学”。
关键词: 艺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