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前54-前19),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据说汉元帝为了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夫妻,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肝肠,悲切之感使其心绪难平。她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这个绝美的佳丽,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因此人们就称昭君为“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王明君。
昭君出生于南郡秭归县的一户平民之家,她的父亲叫王襄,今兴山县有昭君村。其父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对她也是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到京城,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
王昭君像
(资料图片)
建昭元年(前38),昭君以民间女子的身份被选入掖庭,成为了一名宫女。昭君入宫后数年,连皇帝一面也未见过,改变昭君人生命运的还是一位画师,他叫毛延寿(?-前33)。毛延寿是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三兆村南)人,善画人形,媸妍老少,必得其真。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王嫱为后宫绝秀而不行贿赂,画工将其丑化,自然没有与皇帝见面的机会。人们认为这是民间传说,其实乃真实情况,这话是王昭君和亲以后在《上元帝书》中亲口说出来的,原文是这样:“陛下命画工涂笔宫人,妾自以为凤得梧枝,鱼游碧府,得少伸忱。而画工遽张贪喙,兼以丹青吝笔,错点眉花,空使杨柳泣于雪岸,芙蓉瘠于霜条,玉貌冰心,两相怨恨。”毛延寿看来是当时最高层次的文化贪官,他因昭君不愿行贿,故意将其丑化,使她没有机会与元帝相见,杀之罪有应得。但昭君很善良,在信中表达了自己的不满,知道元帝动怒会杀掉毛延寿,她还替毛延寿求情:“陛下怜妾之言,赦画工之罪,则妾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后来元帝还是杀了毛延寿。
竟宁元年(前33)正月,汉朝的属国南匈奴首领呼韩邪来长安朝觐天子,以尽藩臣之礼,并自请为婿。元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嫁与匈奴”。昭君到了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昭君嫁到匈奴,与呼韩邪单于生育了一子,取名叫伊屠智伢师,封为右日逐王。根据匈奴的收继婚制,复嫁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育有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按汉人风俗这为乱伦之行,但昭君遵从汉朝皇帝的指示违心地顺从了胡俗,体现胸怀之宽广和意志之坚强。王昭君出塞和亲之后,充分发挥了她的智慧和爱国之心,使汉朝与匈奴和好,使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之间的团结。
王昭君选入汉宫之后再也没有见到过父母,回到过故乡,但她对故乡和亲人是非常思念的。她很有文学修养,诗文写得很好,她在《怨词》中写道:“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虽得委禽,心有回徨。我独伊何,来往变常。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进阻且长。鸣呼哀哉,忧心恻伤。”诗作以秋燕反衬自己的悲苦人生,秋燕还可以自由飞翔,还可以回到自己的故乡,而诗人还比不上秋燕,不能飞归故乡,不能见到父母和亲人,心情之寂寞和悲苦可想而知。王昭君是民族友谊的使者,的确是美丽而伟大的女性,永远值得缅怀。
赋之以诗:
之一
和亲远赴天涯,玉葱弹奏琵琶。
鸿雁纷纷坠落,醉惊秀色如花。
之二
国色天香汉家,挥毫诗赋清嘉。
文化贪官索贿,黑心错点眉花。
之三
慨然欲静胡沙,君王一见惊嗟;
肠断难违诚信,时闻陇水悲笳。
之四
和调半纪风烟,边陲朗月高悬。
民族友谊使者,芳名千载堪传。
注: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
(选自《诗咏中华·巾帼篇》,作者蒋力余系湘潭大学教授,著名诗书画美评家,诗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