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在过去的一年里,受疫情影响,艺术行业面临方向调整和结构性升级。那么在2022年,中国艺术市场表现如何?中国书画在当下的文化影响力如何?出现了哪些新的行业动态?艺术消费者有哪些偏好?
【资料图】
乙观作为全国首家垂直于艺术的短视频媒体平台, 以“记录不凡之年”为主题,推出“2022乙观年度艺术榜”,共包含“2022年领跑市场中国艺术家”、“2022年最具时代文化影响力中国书画家”、“2022年最具人气美术馆”、“2022年最受关注VR虚拟展”、“2022年最具传播力数字藏品”五大榜单,榜单依托多元评价体系,综合市场交易指数、行业发展指数、全网舆情指数等多维数据,并结合专家访谈、消费者定量调研,盘点多项年度卓越成绩,全面呈现中国艺术发展现状。
该榜单将于2023年2月全网发布,届时将同步推出《2022年中国艺术行业发展白皮书》,分享基于调研数据的艺术深度观察,探讨疫情下中国艺术转型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看点一:全网舆情指数首次介入艺术 探析互联网语境下行业新动向
实时、迅速、广泛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的新特征,移动互联网不仅给艺术家、艺术机构与大众互动提供了更多途径与方式,同时艺术品的线上展览 、线上销售、线上消费、短视频直播日益成为潮流,这些都要求艺术价值评价体系也要在认知和思维上同步变化。
此次排行榜,以新媒体思维,监测和分析海量全网舆情公开数据。数据监测覆盖了新闻媒体、社交媒体、主流门户网站、论坛、短视频平台、微博、微信等多个平台,通过爬取年度全网传播声量,以及浏览、点赞、转发等互动量,同时结合舆情话题的分析、舆情热点的分析、重大事件的分析,得出科学、全面、公正的全网舆情指数,使其成为各大榜单排名的重要指标之一。
看点二:融合多维市场指标去“唯拍卖排名论”
艺术排行榜往往采用的是便于量化的指标,如二级拍卖市场的拍卖数据,但艺术市场不仅包括了二级市场,还有以画廊、艺术博览会等为主的一级市场,它们在推动艺术市场健康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也对艺术排行榜提出了新的课题,“唯拍卖排名论”无法客观体现艺术市场现状,同时还会带来诸多乱象。
此次“2022年领跑市场中国艺术家”榜单,以“聚焦于疫情影响下的艺术市场转型期”为主线,乙观与中国新经济与产业数字化研究的专业机构艾瑞咨询合作,在调研中独创“艺术家新市场力”模型。模型设计不同于以往艺术榜单以“拍卖二级市场”为主的单一评价标准,而是除了收集分析2022年艺术家在国内外拍卖会上拍品数量、总成交额外,还增加了代理画廊、艺术博览会、机构收藏、全网舆情等六个维度指标,以求真实、客观、全面地反应艺术家的市场画像,以及中国艺术市场的整体发展现状。
看点三:艺术榜单回归本土化首推中国书画家影响力榜单
此次最具特色的“2022年最具时代文化影响力中国书画家”榜单,是国内首个聚焦中国书画艺术家的榜单!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广度和深度堪称世界文明之最,其孕育出的哲学思想、音画技艺、历法数术都在人类文明长河中掀起壮美的巨浪。中国书画,更是根植于传承久远的东方创造性生活的体现,它呈现着传统审美理想与岁月时光的静默伟力。一直在传统中挖掘新意的乙观,重磅推出该榜单,也是力求建构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主场,突出艺术的中国“本土性”,传承东方美学的审美意蕴,发现那些在创新中持守、具有鲜明独特艺术语言的优秀书画家。
本土性的概念针对的是国际性,这也是区别于福布斯排行榜等国际排行榜单的评价维度与关注重点。但同时,榜单强调“本土性”并不是排斥全球化,是倡导的一个开放的、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性。为此,榜单还爬取分析了中国书画家的海外声量,以期全面客观反映中国书画家在全球的影响力。
看点四:聚焦当代美术馆自媒体能力 洞察馆与人的社交新关系
在中国相当长的时间内,美术馆一直被认为是具有审美门槛的高高在上的精英殿堂,与百姓之间存在加大的距离。然而近年来,不少美术馆通过不同形式的展览、社交“火起来”,实力“出圈”,成为了人们休闲新去处、打卡新潮流。奇妙之“变”的背后,也折射着美术馆功能和价值边界的不断拓展。
此次“2022年最具人气美术馆”榜单的独特性就在于,它以美术馆自媒体建设为研究重点,同时爬取全网舆情声量与互动量,并综合线下公教活动、展览人流、门票销售等数据,形成美术馆“人气”指数,进一步凸显美术馆在艺术传播新生态下,所承载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意义。
榜单也从特别的视角,让大众看到了,美术馆作为一个感受性的共同空间,它从建筑、装饰、展览方方面面改变着每一个进入其中的个体感知,与每一个差异化的个体建立着复杂的文化审美关系,因而它们不仅呈现着艺术发展的最新面貌,不仅是城市的精神标志与心灵栖息地,更见证着当代百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
另据了解,此次榜单还特别面向未来,聚焦技术推动下的艺术行业新趋势,推出了《2022年最受关注VR虚拟展》、《2022年最具传播力数字藏品》,从技术、内容、传播、互动等多维度,呈现新艺术、新潮流。
记者 张梓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