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初夏时节,身着一袭白衣素裈的林谷芳携新书《禅门三径》来到南京凤凰·吾在书舍,与读者见面交流,吾在书舍主人雷勇主持新书发布会。
林谷芳是“禅者”,也兼具音乐家、文化评论人、台北书院山长、佛光大学教授等多重身份。他6岁有感于死生,高一见书中句“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死;欲求无死,不如无生”受到启发,开始习禅。同一时间,因一段因缘入中国音乐。40年间,于音乐,始终观照道艺一体,一路修行,常以剑刃上事砥砺学人。除去“禅与艺术”之外,林谷芳1988年后又频繁来往两岸,从事文化观察与评论。
“2018年,译林出版社出版林谷芳所著《茶禅》,时隔五年,迎来第二本新作《禅门三径》,讲述禅家‘在红尘中修行’的心路历程,让人在喧嚣的生活中得以平静。”译林出版社总编袁楠在致辞中说道。
“认识林老师多年,很多生活上的难题向林老师请教,都得到了圆满的回答。交谈时,他总能将晦涩的句子化解为浅显易懂的话,结合每个人各自的心境去解读。”书籍设计师朱赢椿说。
现场,青年修行者赵健就书中摘录天柱崇慧的名言“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一句向林谷芳请教,林谷芳解读道,“同生不同死”是悟者境地的具现,也直映着禅家的生命情性。“只有万古长空,而没有一朝风月,那是空洞的。万古长空是证得平等一如,一朝风月是在此平等一如之上,映对不同时空而呈现的生命风光,直映禅家的生命情性。”
译林出版社副总编陆志宙是《禅门三径》的责任编辑,现场她与林谷芳对话,谈论《禅门三径》的由来和影响。林谷芳介绍,禅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态度,甚至是美学,更重要的是“寻迹而入”生命的锻炼和修行。
“过去的三年是特殊的三年,在人类共同处境下,个人有不同的应对方式。你要相信生命的可能性,观照自己生命的处境,在客观跟主观之间有所观照时,便容易寻得属于自己的一个出路。”林谷芳告诉记者,《禅门三径》虽然不是直接应对世间特殊事项的书,但在需要的时候,从书中可以觅得一个活泼泼的生命,触动生命的生机。“禅最重要的,就是每个人应对外界时迸发的生命自主性。”
十几年前,林谷芳来到南京,他有着熟悉的亲切感,“我在台湾报纸写专栏时曾数次提过,南京的文化视野开阔,文化的落实和深化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谈及禅对于中国文学艺术的作用,他认为是境界的拈提,“譬如谈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谈到‘空山无人,水流花开’,都是禅在中华文化的生根下拈提出的生命境界。如果能把禅在文学作品里呈现,更可以体现中华文化在其中的殊胜处。”在林谷芳看来,禅作为生命根底的智慧,可以跨越文化藩篱,作用于文学艺术会使二者更加熠熠生辉。
(江南时报记者 钱月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