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南京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联袂南京止一堂文旅公司举办的“在世界文学之都与文学大家面对面”系列文学活动进入第18回。鲁迅文学奖得主衣向东做客初见书房,与学术主持、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徽昭及现场读者共话“生活的真实与小说的虚构”。
(资料图)
廓清生活跟小说关系的误区
生活的真实与小说的虚构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在衣向东看来,写小说经历的过程就是,把生活的碎片揉一个面团,再把面团捏成一个个小人……
生活里,有初学写作者会把现实发生的事直接写成小说,也有读者将小说直接看作是真实的生活。“经常有人打电话跟我说,你家老爷子真好,怎么走了。我在小说里无数次把父亲写死,但当父亲去年年底真的走了,我再想写一部我父亲的小说,却写不出来了……”衣向东想为读者廓清生活的真实与小说的虚构之间关系的误区。
衣向东说,生活远比小说更丰富,也远比小说更荒诞。但小说选择的故事需要有共性,如果将生活里发生的真事按照原委写成小说,未必能让读者信服。生活中的很多荒诞没有逻辑,小说故事却要符合逻辑推理。所以写小说要进行改造,把很多地方发生的事情集中到一个人身上,然后将其塑造成符合我们多数人性的形态。简言之,先把生活的“真”变成“假”,然后把小说的“假”再变成“真”。
“人并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别人”
长篇小说《无处藏心》改编自真实事件“闵记旅馆杀人案”。案件于1995年发生在浙江湖州,一案四命,凶手刘永彪在潜逃躲藏的二十多年间,一面承受煎熬,一面坚持文学创作,获得过权威文学奖项,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作家。
“两年前我看过这个作家杀人的新闻,当时就在想他怎么会杀人。”2019年,衣向东到湖州采访,偶然听说刘永彪正关押在湖州看守所。“或许出于一个作家对于故事的猎奇,我突然有种欲望要去看他。见面时我发现刘永彪是我的忠实粉丝,他能大段背出我的小说。临走时他请求我把他的故事写成一本书,还希望我能去他家里看看他的孩子。他说自己其实不是恶魔,像做梦一样,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成了杀人犯。他说自己其实很善良、有理想……”
这场对话一个月过后,刘永彪被执行了死刑。
衣向东把所有东西了解了一遍,后来跑到刘永彪家里向他老婆了解情况,可直到现在,他老婆依然不相信刘永彪是杀人犯,据说刘永彪在村里表现非常好,从不打架。
一个并不凶残的人,为什么最后变成了凶残的人?衣向东说:“人心比大海还深。人并不了解自己,更不了解别人。这就是人性。”所以人该怎样认识自己,又该如何合理管理自己?采访素材在手头堆了两年后,迟迟没有动笔的衣向东开始了写作。
小说《无处藏心》最终呈现的内容约七成是真实的,还有很多细节是经过作家虚构推理的。衣向东坦言,这本书写完以后其实很痛苦,他掩藏了很多令人不舒服的东西。
“身体可以隐藏但内心不能”
小说完成之初,有人建议用“无处藏身”命题,衣向东坚决反对,因为人的身体可以隐藏,内心却永远无法安宁。
“小说中柳一沙杀人以后,时常做梦梦见自己没有杀人,而一旦梦醒发现自己真的杀了人,又陷入巨大的颓废。20多年里,他始终生活在这种情境的反复中,惶惶不可终日。他不敢上法庭,见了警察绕着走,甚至在他出书时,都要找一张最小、最模糊的照片放在上面。”衣向东说,生活里如果你感觉到自己做了缺德事,尽管没有人知道,但我相信,你内心将永远受到自己的折磨和谴责。所以,人在追求与自然和谐、与人和谐的同时,也要追求与自己内心的和谐。
分享会尾声,对于读者提出的“如何与自己的内心和解”“创作电视剧剧本和改编作品之间有什么区别”等问题,衣向东一一给予了细致解答,并现场挥毫题写墨宝赠送读者。
“在世界文学之都与文学大家面对面”系列文学活动已成为西善桥一张经典文化名片。越来越多的居民读者、大学生走进西善桥聆听文学分享,享受文化熏陶。阅读、求知的浓厚氛围在这个理想教育小镇不断氤氲。
除杰出作家的身份,衣向东还是社会治理领域的专家。他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桥:“枫桥经验”55周年风雨历程》,系统介绍“枫桥经验”来龙去脉,其对社会治理的研究令人瞩目。此次来到西善桥,实地考察、感受了当地的教育、文化建设盛况后,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西善桥街道“以教育助推社会治理”的探索在全国独一无二,是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拓展,值得推广和借鉴。
(江南时报记者 张雅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