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恭达艺思五十四
言恭达
▲今草与楷书密切相关,可称为楷书的草化书体。今草与章草应是同源而异流,在时间上今草定型晚于章草。今草从萌芽到定型也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至少在东晋时期已趋于成熟。其一改章草波磔的笔画,呈现流畅简洁的风格特征。这一过程中汉末的张芝及晋代的陆机、王羲之、王洽等书家都对今草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张怀瓘《书断》中评价张芝“草之书,字字区别,张芝变为今草,如流水速,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下而为下字之上,奇形离合,数意并包。若悬猿饮涧之象,钩锁连环之状,神化自若,变态不穷”。又说“然伯英学崔、杜之法,温故知新,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式,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后世所传张芝的《二月八日帖》《冠军帖》和西晋陆机的《平复帖》等,均能看出早期今草书风的基本特征。而书圣王羲之对后世影响更大,其推陈出新进一步清晰了今草与章草的风格差异,逐步确立了流美清新的今草规范。
▲人们通常按风格形态的差异,将今草分为小草、大草与狂草。小草之名较早见于宋代。如宋·朱长文《续书断》中说:“唐玄度,文宗时待诏翰林,精于小草书,有楷则。”在《宣和书谱》中也是为了区别“今草”的集中风格类型,将王羲之的大多作品归于“小草”名下,其中将怀素《千字文》改为《小草千字文》,以此区别他的其他草书作品。“大草”笔画较之“小草”更简,体势更为放纵,更近于线符,纯用草法。“狂草”则是“今草”中最为恣肆率意的一类。清代冯班在《钝吟书要》中说:“大草书用羲之法;如狂草,学旭不如学素。”“狂草”通常指唐代以来,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恣肆率意的草书。唐以后草书的发展,依然按照章草和今草这两大类型发展,并都展现出各具时代的艺术书风格特征。刘熙载《艺概》中说“他书法多于意,草书意多于法”,点出了草书的特征。总的来说,章草“务检而便”,其结体简约,牵引接连,兼取隶意,特别是横画、捺画、右钩仍保持隶书“燕尾”笔法,字取横势,字间连接不多。小草“流而畅”,完全舍弃隶书“燕尾”笔法,结字由扁方趋于长方,横势改为纵势,字间偶相连续。大草狂草“简而动”,笔势驰骤,纵逸奔放,字间多连绵,即使不是笔笔连续,却也笔断意连,一气呵成,其运动感与节奏感极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