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我于共和国物资最匮乏的年代到吴江盛泽。那时吃的用的几乎都得凭证凭券。寻常豆腐豆干,一方一块都要豆制品券。彼时盛泽镇上传说某厂一位同志,精打细算到提出一张豆制品票要求分两次用,一方豆腐先买半块,下次再购半块。——这传说不知是否是人们编排的桥段,不过当年挖精挖掐精打细算确是普遍现象,这样的一方豆腐希望分两次享用在供应方看来是可笑的诉求,其实在购物方来说在那年月也有合理的成分。
未组织家庭的单身狗住宿舍吃食堂当然没有购买主副食品的票证,那时也不知道震泽镇著名的土特产黑豆腐干为何物。在震泽一带走亲访友,能砸几张老茶叶泡杯茶已算隆重的待客之举了。不过他们奉茶之时还会说,要是在秋冬季还可以奉上此一带特有的熏豆茶。熏豆的制作过程我见过,毛豆在将成熟饱满而未黄老之时采撷,豆子先盐水煮熟(非煮烂),捞出摊放于铁丝筛子上炭火烤炙。烤出的熏豆爽青碧绿,皮起皱,豆硬香,且带烟火味。到此我才知道鲁迅小说中闰土送“我”的干青豆与此地的熏青豆是两回事,那是太阳晒干的,沒这种特殊的烟熏香气。熏豆可干吃,是震泽一带特别的零食,一如花生瓜子。另一种吃法就是与茶叶一块泡茶水。这种待客之道别的地方人并不习惯,茶水的茶香与青豆子两种清香混合烟熏香,还有咸味,很特别。当地人闲坐喝熏豆茶,还备一支筷子,最后会用筷子将豆子连茶叶夯勃朗当全部入口咀嚼下肚。——我第一次旁观就戏称“这不就是咸菜毛豆汤了吗!”据老一辈介绍,真正隆重的熏豆茶还得加三样好东西:一撮炒香的芝麻、切成丁的丁香萝卜干和一块震泽黑豆腐干(胡萝卜在吴江一带美称丁香萝卜)。这种饮料的复合型的香:清爽的先苦后回甘的山茶香加熏青豆的烟熏香加熟芝麻香和胡萝卜干香,再加黑豆干的豆干香,这是怎么样一种多重食品香迭加混合的香呢?这碗茶会给人一种怎样的视觉和味觉冲击呢?
上文其实还没有说清楚。震泽古镇的黑豆腐干要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在古镇恢复出售并大行其道。
中国是豆制品的王国。作为特色零食的豆腐干好多地方都有特色产品。宜兴和桥豆腐干,薄而小的一片,失之太咸。现在市面上豆干小吃,小包袋装的有重口味香辣的,也有不辣的,但失之油水太重。苏州的卤汁豆腐干,名气很响,失之偏甜,是油炸处理的,似乎炸得有点过头。震泽黑豆腐干呢,墨黑发亮,三四厘米见方,厚实有嚼劲,与震泽一带乡民朴实的风格一致,口感平和,回味是一种自然鲜灵的甘甜以及平和的豆干香。这豆干适合做小零食,更可以切片切丝炒素。好几口小酒,又不追求奢华的,会将黑豆腐干一切四一切六,这样一小口一小块嗞啊咂的,不失为一种特具烟火气的小乐惠。
当然,熏青豆芝麻丁香萝卜干黑豆腐干茶,我没享用过。不好脱空廿三地评说。不过,震泽黑豆腐干因为是手工作坊的土特产,软硬度的掌握似乎具有随意性,有的偏硬,甚至硬如牛皮,这里的关键是豆干含水量的掌握完全凭经验。我想以后注入现代科技的力量恐怕不难解决。
附加要说一说震泽重点推介的特色食品糯米锅巴茶。老式柴灶,糯米煮饭,随接趁余烬未灭双手握饭铲将糯米饭沿锅壁均匀地搨成薄薄的锅巴。这是个技巧活也是个体力活。这样的糯米锅巴加白糖泡茶(有些不加茶叶的汤,此处民间也称作茶。)在江浙交界一带过去为上好的待客之物,一般在春节新年才享客。但过去震泽一带的糯米锅巴确实要求很高:其白其薄如白纸,入水即化犹如水中白云的倒影,软绵糯滑,如果加一个水潽鸡蛋,那是极客气的待客之礼。这个糯米锅巴当地叫什么呢?我记得乡间叫“蛋底茶”,我不知道这个名称怎么写才正确,大约乡音“蛋底”的“蛋”应是“饭”的谐音,米饭起底就是锅巴,这样说得通。锅巴这一称呼当地乡间又叫做饭煮干,这也讲得通。
但是现在震泽古镇开发旅游推介特色产品却将此写作“待帝茶”!而且顾名思义编出此物为往昔接待皇帝老儿敬献的贡品!
各地重视地方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挖掘本地文化,确实非常重要和必要。但是,是否存在过分拔高编造的问题呢?我不敢肯定,只是在此顺带提出存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