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感冒类药热销
“囤”药不可取,“备”药要科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完善,加之疫情形势复杂多变,不少市民开始囤积感冒、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药品。那么,公众有没有必要跟风“囤药”?出现感染症状后怎么办?儿童孕妇等特殊群体核酸阳性了怎么办?记者采访了江苏省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王永庆,江苏省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黄英姿,南京儿童医院内科主任兼呼吸科主任赵德育三位专家。专家们就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问:如果出现感染症状,居家治疗期间对症服药需要注意些什么?
王永庆: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是,无症状者无需药物治疗,如果有发烧、咳嗽等相关症状,可以选用一些必要的药物来对症治疗。合理用药很关键,同类药物千万不要重复用药,以免出现药物过量风险。比如很多复方感冒药中都含有相同或相似的药物成分,重复用药容易造成过量使用,导致肝功能损伤。所以用药前,建议大家要仔细查看用药说明,防止过量。超剂量用药不仅不能缓解症状,还会导致不良反应风险增加。除了避免超剂量,还要避免超次数使用。退烧药每4-6小时才可重复使用1次,如果一种退烧药物效果不佳,不可超剂量使用,也不宜叠加使用。此外,要提醒大家,退热药、感冒药、止咳药、化痰药,这些药品都不能治疗新冠肺炎,只是用于缓解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
问:现在有些市民跟风“囤药”,有必要吗?
王永庆:“囤”药不可取,“备”药要科学。目前新冠病毒感染者90%以上都是无症状和轻型,没必要大量、非理性地抢购药品。但家中可适量预备一点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中成药、常规感冒药,同类药物准备一种即可,备上够用几天的就行。要注意药物的有效期和贮存条件,长期不用会过期,特别是糖浆类,打开后如果保管不当,可能造成药液污染或变质。
居家对症服药,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有的药物会刺激胃肠功能,胃肠功能弱的患者要谨慎服用;二是服药后不能饮酒,有的药物会与酒精产生反应,容易导致肝脏损伤;三是有一些药物使用后,容易产生嗜睡等副反应,注意不要驾车或者从事精细工作;四是合并用药有时候会影响血压等,患者要注意自己的血压等指标。建议大家通过互联网医院等渠道,咨询用药问题,评估用药风险。
问:什么情况可以居家治疗?何时需要去医院就诊?
黄英姿:如果只是无症状感染者或轻症,且没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或虽然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但处于稳定期,不需要住院治疗,家庭也具备隔离条件的,建议居家治疗。尽可能在相对独立的房间居住,使用单独卫生间。家庭应当配备体温计(感染者专用)、纸巾、消毒产品等。居家治疗期间,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如果有发热、咳嗽、咽痛、流鼻涕、鼻塞、肌肉酸痛、头痛等症状,可进行对症处置或口服药治疗。非必要不外出,不接受面对面的探访。
但当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时则需要及时就医,比如出现突然呼吸困难或气喘;经药物治疗后体温仍持续高于38.5℃,且超过3天;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孕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憋气等症状,或出现腹痛、阴道出血、胎动异常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此外,一些非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高烧等急症,如阑尾炎等,也不能耽误,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在院期间,要注意保持良好卫生习惯,诊疗过程中全程规范佩戴口罩,注意咳嗽礼仪,候诊和排队时,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随时保持手卫生,避免触摸公共物品(如门把手、门帘、挂号机、取款机等),触摸后及时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揉搓双手,避免用未清洁的手接触眼口鼻。
问:当前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黄英姿: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当前形势下,要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平时要正确使用口罩,养成勤洗手的习惯,注意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避免聚集扎堆,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使用空调时,也要注意通风换气。凡是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应积极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0岁以上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和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都是新冠肺炎重症高风险人群,尽快接种、尽早受益。
问:孩子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家长该如何应对?
赵德育:病毒入侵体内后,人体会调动免疫系统与之抗衡,发烧其实就是人体抵抗病毒的正常反应。所以如果孩子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在精神状态稳定的情况下,家长可先监测儿童体温,对症处理、观察病情。如果孩子连续发热超过3天、咳嗽加重、精神状态不佳,甚至出现皮疹、明显腹泻、脓血便、尿量减少、呼吸加快、超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等情况,家长应迅速带孩子及时就医。儿科被称为“哑科”,幼童虽然不会说话或者无法清楚表述病情,但是他们会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病痛,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这些外在异常表现。
问:冬春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家长在儿童照护方面要注意些什么?
赵德育:秋冬季是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发热和咳嗽是儿童呼吸道常见症状。导致发热、咳嗽症状的病原体非常多,以病毒感染为主,也包括某些细菌、肺炎支原体。当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孩子要规范佩戴口罩,同时注意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家长从外回到家后,要洗手后才能抱孩子。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家里注意做好开窗通风。在生活作息方面,要让孩子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多喝水,同时保证孩子摄入营养均衡,多吃水果和蔬菜,适当活动,增强孩子的抵抗力。
(记者 仲崇山 王子杰)
关键词: